回到頂端
|||
熱門: 包容過世 天氣 國土計畫法

運動是良藥!創新垂直律動與水平律動,遠離疾病威脅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2022.08.19 15:13

要活就要動!運動是良藥!大量可信賴的科學證據顯示,運動對於慢性代謝疾病的治療效果,與中高齡總死亡率下降有關。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近期研究顯示,全球近8成的成年人過著靜態生活、缺乏運動。這些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失智症和癌症的風險,甚至連死亡率,都比規律運動的族群高出許多。

研究顯示,定期進行有氧運動訓練的人,其動脈硬化程度較低,甚至僅有單次有氧運動訓練,都可顯著提高動脈順應性並降低動脈硬度。

研究顯示,定期進行有氧運動訓練的人,其動脈硬化程度較低,甚至僅有單次有氧運動訓練,都可顯著提高動脈順應性並降低動脈硬度。

不運動與抽菸、喝酒、不健康飲食同為萬病根源,並被稱為「四大非傳染性疾病」,目前非傳染性疾病每年扼殺全球4100萬條生命,約佔全世界死亡人口的71%。根據統計,上班族最懶得動,高達7~8成沒有運動習慣。

運動是最好的預防醫學

代謝症候群盛行率日益攀升,成為健康走下坡的因素。運動能使血糖穩定達到48小時,對於第2型糖尿病人來說,規律運動能增加胰島素作用訊號傳遞蛋白,使得胰島素敏感度變好,而且運動時間越長,強度越強,提升胰島素敏感度的效果越好。「運動+減重5%」已被證明可以預防或延緩第2型糖尿病。

低強度有氧運動,對輕度與中度的高血壓患者可以有效降低血壓,收縮壓降幅約8~10mmHg,舒張壓則約為7~8mmHg。中等強度運動持續12 周可使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降17%,持續12~24周有助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研究顯示,定期進行有氧運動訓練的人,其動脈硬化程度較低,甚至僅有單次有氧運動訓練,都可顯著提高動脈順應性並降低動脈硬度。所以每周累積150分鐘中度身體活動,如快走、慢走、騎自行車,以養成良好的護心習慣。

規律運動其實可以很簡單

很多人都知道運動對身體有益,但知道不一定能做到。運動可分為主動運動和被動運動:

主動式運動:

主動式的健身運動處方主要以有氧運動與肌力訓練為兩大核心,是以自己的身體為重點,並藉此帶動肢動作的進行,完成自主性運動。主動式運動的方式可以是徒手進行,也可以透過器材輔助。不過,因為要靠身體的「力量」去達成,一個人的體能、年紀、健康狀況(如關節承重能力)等,都必須有一定的水平。一個人在劇烈運動的當下,肌肉的血流量可以由靜態時的每分鐘0.75公升,增加到每分鐘20公升,甚至更多,雖然有助於血液循環與體內代謝,但此同時,運動代謝物增加,需仰賴肝臟、腎臟與泌尿系統進行排毒,對罹患相關慢性病的人來說可能成為負擔。

被動式運動:

比較沒有體能上的限制,主要原因就是被動式運動是靠「外力」輔助來進行,主要用於放鬆肌肉、筋膜,促進淋巴與血液循環,調整身體結構的對位與排列,多是在放鬆、不費力的情況來改善身體,所以很常被使用在「復健」上,包括關節活動、軟組織按摩。而新科技進步後,也產生了新式的被動運動─律動運動,律動運動靠機器輔助,可分為垂直律動與水平律動:

1.垂直律動:

會在人體產生加速力,進而誘發後續的生理適應,對於促進健康發生正向影響。根據相關文獻與資料顯示,具有防病又抗老的好處,如:遠離肌少症、減重、強化骨密度、提升免疫力、調控血糖、減緩生理期或更年期的不適等,都有所助益。

2.水平律動:

水平律動是一種需要藉由設備的輔助,才能進行的律動方式。通常需要躺在輔助設備上,接受頭部至腳部、水平方向、反覆來回的規律振動,也就是所謂的「全身周期性加速度(WBPA)」。這樣的過程可以使體內血液產生加速度,對血管產生脈衝力量。血流量提升時,同步會增加血流剪力,血流剪力則會刺激血管的內皮細胞、提升血管內皮功能,達到維持血管彈性,調節血壓、清掃血管、讓血管暢通。同時血管的內皮細胞上可以分泌「抗發炎」物質,及時撲滅發炎反應:內皮細胞也具有新生血管的功能,有助增加組織中血管的數量與密度。

水平律動也能提升一氧化氮含量,讓血管變年輕!但要注意的是,水平律動並不能被認定為進行運動訓練。這是因為水平律動的過程中,全身肌肉是處在放鬆的狀態(就像嬰兒一樣),沒有任何肌肉收縮、不產生身體活動、消耗熱量低,因此不符合傳統運動科學對於身體活動的定義,也不具備主動運動提升心肺耐力與肌肉適能的效益。

陳俊忠醫師出版《運動比你想的還輕鬆》一書。合照左起:洪慶忠、陳逸弘、林青穀、簡文仁、宋晏仁、陳子瑾、陳俊忠、周宏室、黃啟彰、張財銘、陳宇助、王明勇。(圖片提供/城邦出版)

陳俊忠醫師出版《運動比你想的還輕鬆》一書。合照左起:洪慶忠、陳逸弘、林青穀、簡文仁、宋晏仁、陳子瑾、陳俊忠、周宏室、黃啟彰、張財銘、陳宇助、王明勇。(圖片提供/城邦出版)

避免錯誤的律動模式造成反效果

為了達到安全有效的促進健康,被動式垂直律動工具的振動方向、強度與持續時間都必須非常講究。首先,振動的方向必須是上下垂直,才能產生對抗地心引力的推力與重力下拉衝擊的地面反作用力。如果選購的機器設備內部運作使用樞軸(翹翹板)振動,易導致身體重心左右晃動、力量集中下肢(髖、膝、踝)關節與腰部,反而可能會造成局部組織受力不均,產生疲勞,甚至運動傷害。

其次,要妥善控制振動的力量,才能避免使用後的反效果。另外,垂直振動以正弦波帶動人體運動,溫和刺激身體的每一個部位,站姿時,可以通過脊柱傳遞到上半身和頭部。但由於振動的時間越長,身體所累積的振動力就越大,故多半會建議每次使用以15分鐘為原則,再視個案對律動刺激的反應,來調整頻率與持續時間。

垂直律動與水平律動,讓運動變簡單

隨著時代進步、疫情與生活型態的改變,宅運動的興起讓居家運動成為新顯學。新式的運動家具擺脫了傳統室內運動器材的缺點,以及使用對象的限制。運動醫學博士陳俊忠醫師在長達三十多年於運動醫學相關領域的工作經驗中深刻明白,推廣運動不僅要強調運動參與的好處,更重要的是「如何減少運動參與的障礙?」尤其是教授的女兒也曾因腦出血住院,走過漫長的復健路,因安全考量,需要在家運動。

陳俊忠醫師出版《運動比你想的還輕鬆》一書,讓那些想運動,但心有餘而力不足的人,或是不喜歡活動的族群,介紹被動式的創新運動模式:垂直律動與水平律動,這是兼顧可近性、方便性與安全性,而且突破年齡、身體狀況、外在天氣、環境等限制。書中並示範對症律動21招,希望缺乏運動的人,也能善用科技幫助,每天只要15分鐘堅持健身運動的習慣,解決無法運動導致健康惡化、打破身體活動受限的惡性循環,讓運動融入日常,讓運動成為一種享受。

文章連結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306/89741

熱門關鍵字:

運動塑身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