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男性 45 歲出現上腹痛以為只是胃食道逆流與消化性潰瘍病史復發,到門診求診做腹部超音波時,發現竟是膽結石併急性膽囊炎。消化內科醫師指出,急性膽囊炎典型症狀為膽絞痛,即右上腹疼痛,與人的飲食習慣有關且多發生在 40 歲後,最根本的治療方法是做膽囊切除手術,術後飲食也得以清淡、低脂高纖為主,避免再拉肚子。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消化內科主任蕭奕宗指出,急性膽囊炎為膽結石的併發症,發生率每年約 10%,而膽結石生成與患者活動力、飲食習慣息息相關,其中女性較男性多,比例約為 2:1,好發在 40 歲以後。
膽結石的形成與膽汁裡含有膽固醇、膽色素跟膽酸有關,當膽固醇含量太高、膽酸太少時就會形成結石,高危險族群還包括家族遺傳、肥胖、常吃高脂、高熱量食物或有糖尿病等,加上隨著年紀增長,人體的膽固醇增加、膽酸減少,風險也會增加,像幼兒就少見有膽結石。
多數膽結石病人沒有症狀,只要定期追蹤觀察即可,但若引起急性膽囊炎又會有何症狀,蕭奕宗說,約有 2 至 4 成會出現典型症狀膽絞痛,疼痛位置在右上腹,通常發生於進食後半小時至一小時後,持續疼痛約 5、6 小時。因右上腹還有其他器官,須與消化性潰瘍、胃十二指腸炎等疾病做鑑別診斷。
蕭奕宗指出,如果膽結石超過 2 公分、膽囊瘜肉超過 1 公分,建議膽囊要切除。若引起為急性膽囊炎,最根本的治療方法是做膽囊切除手術,分為腹腔鏡及傳統手術,而在非急性、無沾黏狀況下,建議發作 3 天內,至外科做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傷口小、住院天數短,若發炎與沾黏嚴重,就須做傳統剖腹手術,傷口大、術後疼痛感也較劇烈。
而在術後復原飲食上有何需要注意的事項?蕭奕宗表示,在切除膽囊後,飲食以清淡、低脂高纖為原則,否則食物油膩時容易拉肚子,易造成消化系統的負擔。
膽囊最主要是儲存膽汁並且消化有油脂食物時,因此一旦切除膽囊就無法儲存膽汁,當吃太多油脂類食物時無法立即消化,就會造成消化不良或腹瀉。
文/陳芝瑄、圖/蘇鈺婷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