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李貴敏新思路》千里鶯啼綠映紅--論人工智能的繪圖技巧

優傳媒/ 2022.08.15 22:22

面對人工智能的越來越聰明,自我不再謀求成長的話,未來的發展勢必會受到人工智能的壓迫。以前我們區分人類為「白領階級」、「藍領階級」,而現在提出了「無用階級」,當這個人的能力可以被人工智能取代時,還有存在的價值嗎?

 

作者/李貴敏

 

2018年10月份佳士得拍賣會,一幅名為「Edmond de Belamy」肖像畫 (如圖上,取自網路),以43.25萬美元售出。而在這場拍賣會上,20世紀普普藝術(Pop Art)大師Andy Warhol的一幅真品版畫只賣出7.5萬美元,而同樣為20世紀普普藝術家Roy Lichtenstein的青銅作品則是以8.75萬美元的價格售出。

 

「Edmond de Belamy」這幅作品畫的是一位紳士穿著深色外套,露出白色衣領,面部模糊,五官難以辨認。該紳士的主體稍微向左上角偏移,畫布上留有大片空白。從畫風上看,這幅肖像很像18世紀至19世紀的作品。起拍價是5500美元,經過近7分鐘55次的出價,一位匿名電話競標者以35萬美元成交,加上佣金等,買家總共需為這幅畫支付43.25萬美元,是預估價的43倍。

 

比普普藝術家作品還珍貴的這幅肖像畫,是由法國藝術團隊Obvious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繪製出來。據媒體報導,該團隊讓人工智能鑽研藝術史,並向它輸入作品的誕生過程;同時還輸入了超過1.5萬幅14世紀到20世紀的人像,讓機器學習並根據訓練指令創造出若干新作品。「Edmond de Belamy」就是其中的一幅畫。

 

而美國紐澤西州的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的藝術與人工智能研究所及Meta人工智慧實驗室則是開發出一種可以進行繪畫創作的智能演算法。這個系統分析了從15世紀到現代的1000多位藝術家,以及總數為81449幅繪畫作品。通過研究這些作品,人工智能學會了如何分辨不同的繪畫風格。

 

研究人員接著開發了一個對抗性網路。其中一個演算法會首先創作出一幅新的繪畫作品,然後另一個演算法再來判斷這幅畫作是否可以被看作藝術品或者僅僅只是某種隨機的圖案。透過這樣的演練計算創造出來的繪畫作品,據研究人員指出,有75%參與測試的人認為由人工智能生成的作品是由一位藝術家創作的藝術品,幾乎已經無法分辨出作品是由人類創作或是機器創造了!

 

隨著數據量越來越多,研究人工智能的科學家把更多的變數寫入程序中,再加上所謂的「深度學習」法,人工智能繪製出來的圖案更令人為之驚艷。2022年4月初,OpenAI公司發佈了一個新系統DALL-E2,名字來自機器人瓦力(Wall-E)和藝術家達利(Salvador Dali)相結合,2則代表它是第二代產品。它可以將文字描述轉換為圖像。比如輸入「普普藝術形態的太空人在太空中騎馬」,它就會生成一張帶有普普藝術風格的太空騎馬圖。

 

此外,藝術家Somnai設計的Disco Diffusion; Google研發的Imagen 等等繪圖工具,據實測人員的體驗,目前這些人工智能的繪圖工具可以對一些比較具體,但又不是過分細節的文字描述,能返回出品質相當不錯的作品。比如說,下達的指令為「我想要一個印象派風格的花園,其中有小溪、有狗、有樹,還有一些小孩在小溪中游泳」,就比較容易得到高質量的AI畫作。如果是特別抽象的描述,作品呈現的效果就比較差。

 

隨著人工智能繪圖技術逐漸的普及,很多網站都提供畫畫的功能,像是Google開發Giga Manga 可以幫使用者創作具有漫畫風格的水彩畫,有些網站還可以直接用人工智能從事平面設計,像是一些細節要求不高、只大致需要一個示意圖的場景,人工智能便可直接出圖;如果設計師在尋找靈感、創作初稿的階段,也可以利用這種人工智能繪畫工具設計,然後再接手精緻化。

 

但當人工智能的繪圖技巧越來越高明時,設計師工作是否就會被取代了?我們現在一直在討論的就是未來有哪些工作會被人工智能取代?人類該怎麼自我精進才不會被電腦、人工智能所取代?面對人工智能的越來越聰明,自我不再謀求成長的話,未來的發展勢必會受到人工智能的壓迫。以前我們區分人類為「白領階級」、「藍領階級」,而現在提出了「無用階級」,當這個人的能力可以被人工智能取代時,還有存在的價值嗎?

 

作者簡介

李貴敏,國立政治大學法學碩士、美國太平洋大學法學博士及法學碩士,國立交通大學兼任教授及東吳大學兼任副教授。金典律師事務所創辦人、Baker McKenzie 國際資深合夥人、海基會財經顧問。

立法院第十屆第一、二會期優秀司法正義立法委員,口袋國會評鑑立法院第十屆第一、二會期司法法制委員會優質立委,口袋國會評鑑立法院第十屆第三會期全院表現優質立法委員。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