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有鼻塞困擾,甚至鼻涕帶血,不可輕忽,有一些可能是鼻瘜肉導致,也有罹患鼻咽癌的風險。台中1名55歲的游姓女業務,因鼻塞超過數周,前往耳鼻喉科就醫,原本初步診斷為鼻瘜肉,至醫院做手術切除,卻在術後病理報告發現,以為良性的鼻瘜肉組織竟為癌細胞,考量減少長期副作用,女業務在治療時,選擇了可精準定位癌症部位的導航螺旋刀(TomoTherapy)進行放射治療,幸好治療及時,目前病況穩定,沒有再復發的跡象。
女業務工作壓力大二度罹癌,割鼻瘜肉發現竟是癌症
光田綜合醫院放射腫瘤科呂彥德醫師表示,這名患者曾於八年前罹患乳癌第一期,幸好提早發現,再加上診治得宜,因此在光田成功治癒;然而在八年後,原本以為單純切除鼻瘜肉手術,卻進一步診斷出惡性腫瘤。「這名患者得知消息時相當意外,但卻也算幸運,因為二次罹癌都發現得很早,所以成功清除病灶。」而游小姐在兩度與癌症交手後,也立刻從壓力大、作息不正常的業務工作提早退休,平時從事志工,並開始培養規律運動的習慣,專心調養身體。
值得注意的是,游小姐有鼻咽癌家族病史,父親與哥哥皆因鼻咽癌而過世,呂醫師表示,患者一直都很留意鼻腔的健康,由於近二年來鼻塞問題愈來愈嚴重而就醫,才發現是腫瘤作祟。呂醫師認為,鼻咽癌的可能致癌原因目前仍然不清楚,一般認為與種族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和 EB病毒感染有關。其中在種族遺傳因素方面,華人的鼻咽癌被公認發生率最高,縱使是移居國外的第二代華人,仍比當地白人罹患率多7倍。而臨床上也發現鼻咽癌患者第一等親內家屬的罹患鼻咽癌的機率,更遠高於一般人。
呂醫師表示,台灣民眾可以參考「台灣癌症基金會」所發表的《鼻咽癌高危險群自我檢查表》來做自我評估。
最先進的鼻咽癌的治療方式是導航螺旋刀,能殺死癌細胞
呂醫師進一步指出,由於鼻咽癌原發位置鄰近顱底及顏面重要器官及血管,因此一般而言,手術並非鼻咽癌的主要治療方式。「目前最先進的鼻咽癌的治療方式是導航螺旋刀,它能結合影像導引科技,精準地利用高能量放射線來治療腫瘤。」呂醫師更進一步指出,導航螺旋刀有51種角度、可360度靈活精準定位,對於器官與腺體較多,手術的空間狹小的鼻咽腔來說,最為適合;此外,導航螺旋刀的照射治療,能使癌細胞無法再生、增殖,甚至殺死癌細胞,對於清除惡性組織細胞的效果也很不錯。
不少鼻咽癌患者在接受一般的放射治療後,常有吞嚥困難、嚴重口乾等相當不適的症狀,這是因為一般放射治療的劑量較高,容易對雙側的唾液腺造成傷害,而導航螺旋刀的優勢是治療前可先以電腦斷層導航掃瞄定位,精準確認治療部位,因此放射劑量較低,減輕患者鼻咽腔周邊組織的傷害,唾液腺減少的狀況會改善很多。
呂醫師呼籲,若有頸部淋巴腫大、耳鳴或耳悶塞感、輕度鼻出血或鼻涕有血絲等,建議即早就醫,不要輕忽這些異常的警訊。「鼻咽癌的預後,跟發現時間有很大的關係,只要是第一期的患者,治癒率都可到九成以上」因此以目前進步的醫學來說,鼻咽癌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就有機會打嬴這場抗癌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