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菸草可以吃嗎 陳傑憲 棒球

【雁默專欄】美國兵推,台海戰爭將慘勝,慘,何言勝?

匯流新聞網/匯流筆陣 2022.08.12 16:40

雁默/自由撰稿人

圍台軍演,促使華盛頓立即進行了台海戰爭的兵棋推演,根據彭博社的報導,推演的其中一個場景顯示,儘管美國與台灣陣營在大多數情況下都能擊退入侵,但卻得付出巨大代價,也就是慘勝。

美軍可能在一個月內損失一半海空軍的軍機(約900多架),台灣的海軍與一半的空軍也將在戰事最初的幾天內被消滅。

這個場景,是最樂觀的場景。

在迄今以來的22輪兵推中,有18輪的結果顯示解放軍以導彈擊沉美,日大部分水面艦隊,以及數百架軍機。相對地,美方盟軍(含台,日)的反擊,則擊沉解放軍約150艘船艦。

在前文所述最樂觀的「慘勝」場景裡,其假設是:日本給予美國在其領土上軍事基地的最大使用權,但不捲入戰爭;此外,核武器被排除在外。

台海戰爭中最大的關鍵是中國大陸的導彈,將使美方聯軍的水面艦艇與軍機都不起作用,因此對台灣來說,反艦導彈很重要,主要目標是摧毀解放軍的兩棲艦隊,讓敵軍難以擴大灘頭陣地的攻擊力量。

「我們還沒有推演最悲觀的場景,中國可能會征服整個島嶼」,參與兵推的美國軍事專家這麼說。

這則報導迅速傳遍了西方與兩岸媒體,作為「圍台軍演」的美國「註腳」。在台灣,部分輿論將「慘勝」視為「勝利」,另一部分將「慘勝」視為「慘劇」。

於此要再強調一次:這是最樂觀的場景。

參與兵推的美國軍事專家不忘提及,「從質量上看,台灣軍隊不合格。轉成全志願兵的計劃搞砸了。徵召的兵員仍然佔台灣軍隊的很大部分,但這些人只服役四個月」。

彭博社這則報導傳開後,蔡英文正參加「民主前進挺18」宣講會,大肆宣傳「18歲公民權複決案」。讓18歲青年擁有選舉,罷免等公民權,本來是一個為綠營增加選票基礎的入憲案,現在呢?

在美國壓力下,民進黨很難拒絕推動兵役延長至一年的法案,18歲役男不知做何感想?無所謂?反感?亦或是無奈?

要讓年輕人甘願做炮灰,就得重振民族主義,將亡國感催化到極致,就像日本殖民台灣後期的皇民化階段,洗腦青年「寧為玉碎」。只是,一天到晚跪舔年輕人的民進黨,做得來嗎?

兵推,終究只是兵推,真實情況並非只有戰爭這種可能,例如「圍而不打」。按這次軍演的經驗,台灣天然氣儲備只能撐11天,夏季更是只有9天,解放軍只要圍島2週,島內就各種崩潰了不是嗎?

別的不說,停電或限電,網路還能正常開通嗎?台積電還能生產晶片嗎?大眾運輸還能正常運行嗎?社會還能照常運作嗎?

關鍵在於,若圍島兩週,美軍會在戰事爆發前就立刻前來「解圍」嗎?一定有人會說,圍島形同切斷日本海上生命線,因此美日肯定會介入。然而,北京也不傻,只要掌控了台灣周圍海域,讓日本運輸維持正常,缺乏理由介入台海危機,又有何難?

換言之,在武統的實踐裡,大陸讓美日找不到藉口於2週內軍事介入,足以崩潰台灣島內的民心士氣。對北京真正的挑戰是2週後。

毫無疑問,遭圍城的窒息感是最慘的,除了抱著一線希望等待,物質上的,人心上的,什麼都得停擺。當然,國軍也可以主動出擊打破僵局,但你先開第一槍,戰爭就是你挑起的。

如此就能明白,現在失去海峽中線,領海線與能源生命線,到底是什麼概念了,這就是新常態。「三條線」毀了,每次圍島軍演都與戰爭僅剩一線之隔。這「一線」是什麼線?就是相關各方的「理智線」。

「圍台軍演」期間,國軍一動都不敢動,表面上是避免了擦槍走火,實際上是幫對岸促成了「圍而不打」的可能性,以及對北京絕對有利的「新常態」。

鎖島的意思是,解放軍可拒絕某些東西輸入(如能源),也可以放行某些東西從台灣輸出(如半導體),因此會在基本戰略下動態調整,降低外力介入的理由。

美國為了不示弱,嗆聲說要在幾週內恢復美軍在海峽的自由航行。問題是,在真實的台海戰爭裡,海峽內的任何美軍艦艇,都是大陸導彈下的炮灰,有任何美國兵推會告訴世人,美艦在台灣海峽有存活率的嗎?不會的。

更何況,在「圍而不打」的劇本裡,美軍艦艇要拿什麼理由「解圍」?雷根號這次的表現可說非常顧及現實 —— 先跑再說。

因此,兵推的樂觀結果是慘勝,但實際情況大概率是「慘,何言勝?」。

新聞照來源:Unsplash示意圖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雁默專欄】吳釗燮心慌世界不救,林智堅唯恐兩岸不亂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

熱門關鍵字:

兵推 台海 美國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