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youtu.be/hkUPiE1kI6M
過去香港,曾以客語做為重要溝通語言之一,受到1950年代英國殖民,和後來香港特區政府,改變官方語言政策影響,當地的客語使用狀況,從原本的第二大使用語言不停往下掉,有語言學者認為當客家話消失,客家文化恐將淪為空殼,因此積極製作教學和語言分享影音,把本土珍貴的聲音收錄進網路世界裡。 「老人家會講『能替』,我們(香港客家)說『好叻』,『叻、好叻』,真的哦!你們(臺灣)說『恁慶』。」 找來後生主持人李佳,比較香港和臺灣客語的不同,香港客語學者,2017年在網路平台上,創立「客語大學堂」頻道,用影音短片,把高度瀕危語言的各種樣貌,存入網路時空中。 「還有一種『孤寒鬼』,『孤寒鬼」不是人種來的,只是笑人吝嗇。」 適逢中元節,介紹客語中「鬼」字的用法,香港客語學者劉鎮發,5年前退休後就陸續在網路平台上,上傳客語教學和研究等影片,有的還有精彩的面對面訪談,暢談當地客家村樣貌。 客語大學堂主持人 劉鎮發:「就是建立一個平台,等後人一百年也好、兩百年後也好,知道客家話的存在過的,尤其是在香港這個地方。」 「山歌越唱越開心喔!」 根據香港統計處「2021人口普查」顯示,741萬的香港人口當中只有0.6%,也就是近4.5萬人,會以客語做為日常溝通語言,不過翻開近10年來的數據一看,香港人慣用客語人口比例,從2011至2016年下降0.3%,2016至去年則停留在原點,未出現大幅下降,但這般數據令學者相當憂心。 客語大學堂主持人 劉鎮發:「這幾十年間改變得好厲害,客家話或者是其它方言,差不多要消滅了,情況好嚴重,現在說客家話的人口都是60歲以上。」 劉鎮發表示,客語在香港過去曾第二大通用語言,後來受到英國殖民,和特區政府教育政策影響,客語逐漸沒落,因此大力利用科技管道,保存香港本土語言,希望客語能代代相傳,保存香港在地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