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7月11日因右腦出血性中風緊急送醫,雖已在第一時間進行開顱手術清除血塊及腦室引流,但至今已經整整一個月昏迷指數仍有8。對此,神經科醫師受訪表示,以昏迷指數判斷,這仍屬深度昏迷,可能當初血塊大且壓迫到腦幹,即便經過手術開刀引流也神經仍嚴重受損,腦幹也受到影響,後續觀察有2大關鍵,分別是「能否自主呼吸」和「意識狀態有無進步」,若都無法達標,後續進步空間有限。
▲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腦中風緊急入院,事發至今1個月仍處於深度昏迷狀態。(圖/翻攝臉書/蔡炳坤)
蔡炳坤7月11日晚間7時20分左右與台北市長柯文哲和台中市議會考察團餐敘時,因右腦出血性中風突然倒下,7時49分由救護車送抵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進行手術。仁愛院區曾出面說明,蔡炳坤到院時意識不清,血壓偏高,經電腦斷層等檢查,確診右側大腦出血型中風,誘發主因是高血壓,緊急進行開顱手術,清除血塊及腦室引流,並植入腦壓監測器,手術時長1.5小時,術後轉住加護病房觀察治療至今。
後續再被問及病情,北市聯醫僅表示,蔡炳坤仍持續接受治療並觀察中,其他細節涉及病人隱私不便說明。不過本月2日時,炳坤辦公室幕僚、技監陳世浩曾透露,蔡炳坤仍處深度昏迷,不過瞳孔反應已比之前進步,然而到今天蔡炳坤發生腦出血已經有1個月,還持續住院,且傳出昏迷指數仍有8分。
GCS昏迷指數,是醫學上評估病人昏迷程度的指標,總分為3 至 15分,正常人昏迷指數是滿分15分,當昏迷程度愈重,昏迷指數愈低分,但最低為3分,一般輕度昏迷指13 至 14分,中度昏迷介於9 至12分,而重度昏迷則指3 至 8分。
對此,台灣腦中風學會名譽理事、台大醫院腦中風中心加護病房主任鄭建興受訪表示,出血性腦中風的嚴重程度要看事發當時的出血量,推測事發時,蔡的腦中血塊應該蠻大,已往下壓迫到腦幹,所以即使到院時間快,但因出血影響,讓神經受損、壓迫情況嚴重,導致神經嚴重受損,且連帶腦幹也受影響,所以才讓他的意識恢復的情況不佳。
當被問到蔡炳坤病情嚴峻,是否因高血壓嚴重所致時,鄭建興回答,高血壓是造成腦血管破裂、出血的主因,但並非血壓較高的人出血量就會比較大,並指出「同樣高血壓,有人出血量大、有人出血量少」強調2者沒有絕對相關性,因每個人體質不同而有所差異。
談到蔡炳坤後續觀察關鍵,鄭建興指出,首要還是評估意識有無進步,看他的反應動作,張眼、手腳活動,或者是否能做到有意義的回答與反應;另一部分則是要注意能否自主呼吸,他坦言,一般出血型腦中風病人經緊急治療,如果會進步,「通常開完刀幾天內就會看到進步」,反之若術後一個月仍須仰賴呼吸器,預後應該不佳,後續進步空間也很有限。
若昏迷指數8,仍屬中度到重度昏迷,要清醒還有一段距離,假如只是疼痛刺激和眼睛張開,不代表他能清楚反應外界的刺激,仍需密切觀察,希望神經功能慢慢進步,不過這可能還需要相當一段時間,但即使有所改善,要恢復到很好也非易事,但這2大關鍵都要達標後,才能談後續復健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