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00929 告五人演唱會 妙天

離岸風機國產化達成率僅5% 陳椒華:工業局失職難辭其咎

匯流新聞網/邱 璽臣 2022.08.02 14:49

IMG 1733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監察院日前對離岸風機國產化進度落後提出糾正,為此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高雄市議員林于凱及高雄市議員參選人黃思學及鄭侑青今(2)日一同召開記者會,針對高雄離岸風機國產化進度落後問題提出意見,要求經濟部工業局與能源局改善。陳椒華批評,工業局失職難辭其咎。

陳椒華表示,根據經濟部於105年擬定的風力發電4年推動計畫,除訂定發電目標外,工業局亦於107年律定不同時程需有不同零件國產化要件,信誓旦旦承諾水下基礎100%本土化焊接,因此劃定所轄大彰化東南、大彰化西南風場共900MW,共111套水下基礎均原定110年併網。

但是,在監察院報告中,可見如中鋼子公司興達海基所負責的56座,因為:1、組建生產不良率過高;2、缺乏管理下游供應鏈的經驗與能力:如台灣SGS檢驗人員經驗不足以外,興達海基又接單後分包給下游,生產品質不一等;因此造成原先111座,砍成56座,再砍為36座,再砍為18座,最後僅成功6座為國產,達成率只有5%。

陳椒華強調,針對以上水下風機國產達成率低的因素絕對是人謀不臧管理失當,興達海基本身經驗不足,又敢下包下去,最後造成產品不良率過高及無法達成國產率,工業局嚴重失職難辭其咎。興達海洋基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則於記者會中表示,56座變6座,是因為疫情影響很大,國外高階技術人才無法來台。

IMG 1743

林于凱表示,支持高雄成為離岸風機的重鎮,但是興達港當年設計的港深是8公尺,隨著離岸風機的機組越來越大,興達港就算進行疏濬,也可能無法滿足未來的需求。但根據監察院報告,這6座風機基座完成後,卻因為是興達港水深不足不能下水,導致離岸風機國產化基座難以運送,相較於另一個水下基礎的基地、台北港,這凸顯當年選址沒有通盤考量所致,為何疏濬工作由能源局負責?有疊床架屋、缺乏跨部會整合的問題。

林于凱建議,可以研議替代方案,生產完組件之後,運送到高雄港組裝,以利於運送。對於未來的離岸風機產業發展,會更有效率。至於是否再進行興達港清淤,應重新檢討。

黃思學表示:目前風機國產化的標準,正面列舉5大類共25項發展項目,要求開發商針對個別項目做滿一定數量。問題是,雖然台灣已是亞太離岸風機的重鎮,但無可諱言有些組件在台灣生產,未來面臨國際競爭力,有些可能在其他國家已經有更成熟、低成本的產品。如果要執著於某些零件為台灣製造,對於整體的離岸風電產業是否有幫助?建議政府重新思考從全部的風機產業鏈的產值來看國產化的問題,重點發展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鏈。

鄭侑青說,支持離岸風電發展及國產化,但也質疑興達港是否真正適合風機下水港口,而且每年都要編列巨額預算清淤。預計至113年4月才可完成清淤,令人無法接受,而且這些國產風機屆時是否堪用不可知,所以呼籲政府在推動離岸風電國產化的同時,也要做好規劃評估,否則徒然浪費公帑亦無法完成風機國產化的目標。

最後,陳椒華總結,離岸風電發展今年正邁入第三階段的首輪選商,根據去年底經濟部公布的選商規則,離岸風電國產化共分5大類25項關鍵發展項目及56項加分項目,將審查開發商的技術能力、財務能力,與要求大量的國產化項目,相較於過去較為寬鬆、彈性。可理解台灣離岸風電產業在過去屬於剛起步階段,且過去兩年多因為疫情因素影響國內發展進程。但希望經濟部調整國產化進程的同時,更應積極強化台灣其他基礎建設資源,甚至更積極培育離岸風電產業人才,別讓許多已動工或完工的相關廠區與研究中心,僅是蚊子館。

新聞照來源:興達海洋基礎股份有限公司網頁、記者邱璽臣攝影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裴洛西訪台】時代力量:儘快支持台灣獨立 免於中共威脅

國發基金投資如興慘虧 時力批國家慘賠全民買單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