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維囊腫、腺瘤是女性相當常見的乳房良性疾病,但仍需保持追蹤檢查,因為稍有鬆懈,就可能錯過早期診斷癌變的時機。幾個月前,一位53歲女性來到我們醫院,幾年前曾因為摸到乳房硬塊,經由手術切片確認為良性,今年如往常進行例行檢查,超音波沒有異常發現,但乳房X光攝影卻發現不規則微鈣化點,懷疑可能有癌變化,進一步以磁振造影(MRI)檢查確定是乳癌病灶。
有些女性的體質是乳房容易長水泡(纖維囊腫)和纖維腺瘤,數目可以多如繁星,甚至達20、30顆以上,這樣的族群罹癌機率雖然和一般女性是相同的,但仍建議定期追蹤乳房檢查。
因為,具有這樣體質者比較容易受到荷爾蒙的影響,而乳癌也與荷爾蒙息息相關,發生風險可能因此間接升高;其次,良性病灶太多,檢查時目光一直專注在水泡、腺瘤,反而容易忽略隱藏在一群水泡、腺瘤中的惡性細胞。只有持續監測、掌握狀況,才有機會早期揪出隱藏在良民中的惡人。
乳房的水泡,絕大多數是以單純水泡表現的良性纖維囊腫。但有一小部分的水泡並不單純,稱為複雜性水泡。據統計,約有1/4的複雜性水泡藏有癌細胞。因此要注意的是,有些癌變會偽裝成「貌似水泡」的外觀,讓我們誤以為是良性病灶而鬆懈。
想要拆解其真面貌,有三個線索:
(1)水泡的壁太厚(良性水泡的外壁通常是薄到幾乎看不到,若是很明顯的一層厚實外壁,就要當心了)
(2)水泡內有厚的隔間,以及最需提高警覺的
(3)水泡內長出肉了。
為了乳房問題而就醫,除了是在身體檢查時發現病灶,常會因為自我觸摸或伴侶觸摸到乳房有腫塊才就醫。當摸到乳房有腫塊時,應先仔細自我檢視,才能提供給醫師更完整的資訊。觸摸到的乳房腫塊,在年輕族群大多為良性的水泡、腺瘤或乳腺組織,隨著年齡增加,乳房腫塊為惡性的機率也會提高。
乳房最常見的良性水泡,如同灌水的水球,摸起來比較柔軟,有時和乳房組織觸感相似,倘若水灌得很飽,水球就變得比較硬,水泡可能要長到1.5公分以上才容易被摸到;纖維腺瘤就如同實心的丸子,是內部充滿腺體纖維組織的實質固體,若位置淺可能小至1公分就有機會摸到;但乳癌就不同了,惡性組織的腫塊通常較硬、固著不易滑動,就如同表面不規則、界線不清楚的膠塊,也較容易造成周圍組織和皮膚的拉扯凹陷,甚至出現紅疹潰瘍。
簡而言之,愈淺層、愈大、愈硬的病灶,愈容易被觸摸發現;愈深層、愈小、愈軟的病灶則比較不容易摸到。月經周期過後約一週內,是荷爾蒙對乳腺影響最小的時候,此時是進行乳房觸診和乳房動態磁振造影(MRI)檢查的最佳時機。
乳房摸到腫塊,就建議進一步用影像檢查來評估,以確認腫塊性質是偏向良性或惡性。現行的乳房影像檢查主要包括:(1)乳房超音波、(2)乳房攝影、(3)乳房磁振造影(MRI)。三者各具優點,交替檢查對照可以相互彌補不足之處。
1、乳房超音波:沒有放射線,是方便又有效的檢查,也是年輕女性乳房檢查的首選。
2、乳房攝影:是乳癌篩檢的工具,雖有放射線,但可以照出早期乳癌、乳癌原位癌的微細鈣化點,而這樣的微細鈣化點在超音波和磁振造影(MRI)檢查不容易早期偵測,臨床上至少有1/3的原位癌會以微細鈣化點來表現,乳房攝影對此具有不可取代性的重要性。
3、乳房磁振造影(MRI):無放射線,對於偵測顯影病灶的敏感度高。經過超音波或乳房攝影檢查後,有時仍不容易判斷腫塊的性質,此時就建議以磁振造影進一步確認,另外,曾接受過乳房手術的女性,包括乳癌切除手術或美容手術,磁振造影也是相當有價值的檢查方式。
磁振造影(MRI)檢查對於病灶偵測的敏感高,要注意的是,荷爾蒙可能會影響到磁振造影的影像判讀。不少40~60多歲女性施打胎盤素、補充女性荷爾蒙,讓乳腺組織活化,在磁振造影檢查時,過度活化的乳腺就像明亮的萬點煙火,此時,癌細胞的顯影亮點可能會因為隱藏在乳腺亮點中無法突顯而被偵測。
磁振造影檢查的最佳時間點和乳房觸摸檢查一樣,適合在月經周期過後約一週內進行,而乳房攝影及乳房超音波則是隨時都能夠進行檢查,較為方便可近。建議在40歲至70歲的女性,平時加強自我觸摸檢查,並以不同檢查交替對照來追蹤乳房狀況,更能夠早期偵測乳房的癌變病灶。
作者簡介_沈彥君 主任醫師 專長:放射診斷科 現職:臺北市北投健康管理醫院 影像醫學部放射科主任 學歷:陽明大學醫學系畢業 經歷:桃園榮民醫院 外科部住院醫師、台北榮民總醫院 放射線部總醫師、台北榮民總醫院 放射線部主治醫師
健檢報告沒寫的人生故事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係國內唯一命名「健康管理」之健檢醫院,為建立特色及市場區隔,強化健康管理之品牌形象,提供您及家人量身訂作、獨一無二之專屬健康管理服務。http://www.tpehealth.com/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