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中心今宣布新增 22347 例本土個案及 248 例境外移入,有171例中重症個案,53 例死亡個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新增病例比昨天少約1500例,下降6.2%,比上周六下降11.5%。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 22347 例本土病例,為 10230 例男性、12108 例女性、9 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 5 歲至 90 多歲以上,個案分布於 22 縣市,如下:
- 確診數破千縣市:新北市(3688例)、臺中市(2878例)、桃園市(2303例)、高雄市(2288例)、臺北市(2202例)、臺南市(1,705例)、彰化縣(1088例)
- 確診數破百縣市:屏東縣(724例)、新竹縣(637例)、宜蘭縣(600例)、雲林縣(587例)、苗栗縣(587例)、新竹市(549例)、花蓮縣(478例)、嘉義縣(433例)、南投縣(417例)、基隆市(337例)、嘉義市(292例)、臺東縣(261例)、金門縣(136例)、澎湖縣(130例)
- 確診雙位數縣市:連江縣(27例)。
增171中重症個案、53例死亡
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53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34例男性、19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7日至7月20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9日至7月20日。
其中49例具慢性病史、34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6個月至5歲嬰幼兒接種莫德納人數 14322人 ,累計15692人。
增5例兒童中重症個案均為MIS-C
莊人祥表示,5例兒童中重症個案為二男三女,都沒有慢性病,年齡介於一到十歲。第一例是一歲大男童,6 月 16 日快篩陽性確診,7 月 11日起發燒,7 月 13 日手腳出疹、食慾下降到急診,疑似出現MIS-C住院,照超音波顯示冠狀動脈擴大,7月16日轉加護病房,使用免疫球蛋白及類固醇治療,7月22日出院。
第二例為二歲大女童,5月16日因PCR陽性確診,7月14日發燒至診所就醫,7月16日改到醫院門診就醫,入住兒童病房,接連四天皆有發燒情形,出現尿量減少、凝血功能異常、發炎指數升高,醫院開類固醇與升壓劑治療,7月19日因意識昏睡、低血壓轉至加護病房,目前持續插管接呼吸器治療。
第三例為4歲女童曾於5月3日PCR陽性確診,6月4日發燒,6日全身紅疹、7日紅眼、食慾下降,8日食慾下降就醫轉急診,血壓偏低收治加護病房,以免疫球蛋白、類固醇藥物治療,病況好轉已出院。
第四例為5歲女童,6月22日確診,7月13日出現發燒,14日則嘔吐送進急診住院,隨後出現結膜炎、皮疹、草莓舌等症狀,16日血壓偏低入住加護病房,給予免疫球蛋白、類固醇藥物治療,18日轉一般病房,仍在觀察中。
第五例是10歲男童,5月23日確診,7月14日起發燒,7月15日食慾下降、腹痛、腹脹、乾咳,7月17日到急診有草莓舌、凝血功能異常,至今國內115例兒童重症。
境外移入248例個案
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248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43例男性、10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歲多歲,分別自美國(5例)、越南、韓國、中國、德國、新加坡及日本(各2例)、葡萄牙、義大利、印尼、奧地利(各1例)移入,另227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6月23日至7月22日。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文/謝承恩、圖/黃懷賢
延伸閱讀:
BA.5 免疫逃脫增 4 倍!免疫權威張南驥:若持續有人感染,就有突變機會
第四劑疫苗該不該打?免疫學權威張南驥:若非次世代疫苗,難以完全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