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apink 蘿拉 蔡阿嘎

癌症術後水腫不可逆,積極就醫莫遲疑 微創淋巴管靜脈吻合術,重建淋巴液回流替代通路

民生頭條/編輯中心 2022.07.12 16:38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案例:『59歲女性病人,日前發現右手腫脹合併疼痛日益加劇而至奇美醫學中心一般及消化系外科主治醫師陳漢坤門診求診,檢查後發現右乳癌合併腋下淋巴轉移引發右手臂淋巴水腫問題所導致。經過第一階段乳癌治療,今(111)年四月再接受淋巴靜脈吻合術,至今恢復良好,淋巴水腫情況已大幅改善,現接受癌症後續階段治療中。』

癌症是國人10大死因之首,不過隨著醫界不斷的努力,許多癌症的完治率不斷提升,讓癌症病人接受治療後的存活率越來越高活得更久,因此維持病人日後的生活品質也逐漸被重視起來。

癌症手術除了切除惡性腫瘤外,為了防止癌細胞經由淋巴系統擴散出去,手術中也會切除附近的淋巴結。在一些特別的癌症如:乳癌、婦科癌症、黑色素瘤、惡性肉瘤、攝護腺癌及頭頸部癌等,手術後會引起患側淋巴水腫(Lymphedema)的後遺症。另外,如果癌症引發淋巴轉移嚴重到影響淋巴系統原先功能,部分病人也會有淋巴水腫問題。

奇美醫學中心一般及消化系外科主治醫師陳漢坤說明:根據各國大型研究個別癌症淋巴水腫發生率以及國民健康署所公布每年新增各大癌症新增病人數,臺灣每年約會新增三千至五千癌症相關肢體淋巴水腫病人。引起肢體淋巴水腫的時間,因各個癌症嚴重程度和治療方式(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有所不同,通常會在數月到數年開始有症狀,平均發作時間約是二到五年。最初的症狀並不太明顯,可能只有無法形容的疼痛、麻木或是腫脹感;一段時間進展到淋巴水腫早期後,病人就會感覺到患側的肢體較為腫脹,不過稍微活動或抬高患肢就能恢復;隨著病情的進展到淋巴水腫中期,病人會發現患側的肢體更腫,且不容易消腫;這時候如果不開始接受一些治療,淋巴水腫就會更加惡化,進展到淋巴水腫中後期,病人的患側會比另一邊明顯粗一圈,同時因為關節處變腫和皮膚角質化的緣故,病人的患肢會變得很不靈活,覺得很沉重,穿衣服很不方便(因為兩邊的肢體粗細不同),淋巴水腫的地方也容易造成感染而引起蜂窩性組織炎;如果病人一直沒有得到妥善的治療,最後進展到淋巴水腫晚期,患肢會嚴重變形,就俗稱的「大象腿」。

淋巴水腫的治療,早期可以用復健的方式,也就是整合式物理治療(Complex Decongestive Therapy),利用肢體運動、淋巴徒手引流、患肢壓縮治療(彈性繃帶或壓力套)及皮膚照護,來穩定防止淋巴水腫進一步的惡化。但到了淋巴水腫中期,即使是持續積極的做物理治療,也不太容易改善患肢腫、脹、痛的症狀,這時候就需要手術的方式處理。

奇美醫學中心一般及消化系外科主治醫師陳漢坤指出:淋巴水腫主要有三種手術方式,標準的方法是用別處的淋巴腺把已切除淋巴腺的地方補回來,也就是淋巴腺自體移植手術(淋巴移植Vascularized Lymph Node Transfer)。

該手術能根本且有效的解決淋巴水腫的問題,但缺點是該手術屬於手術規模較大型的游離皮瓣手術,而且有機會使別處的肢體也會有淋巴水腫的疑慮,許多病人因此卻步,只有在淋巴水腫很後期時,才會考慮這種手術。第二種手術是抽脂手術(Liposuction),因為淋巴水腫後期的肢體除了會有水(組織液)蓄積外,還會有過多的脂肪堆積,抽脂手術可以把脂肪抽走,讓病人原本的腫、脹、重感明顯得到改善,因此抽脂手術在美國算是相當主流的手術,只是缺點也是需等到淋巴水腫很後期時,才會考慮這種手術。

第三種淋巴水腫手術的觀念就相當新穎,其想法是淋巴系統回收水分的路徑因為淋巴結被切除而中斷,但是原本的淋巴管路還在,只要利用它好好的導回到心臟的微小靜脈,還是能恢復回收肢體組織液的功能,這種手術稱為淋巴血管重建手術(淋巴管靜脈吻合術Lymphovenous Anastomosis)。

淋巴管靜脈吻合術可以全身或局部麻醉、僅需要幾個1至2公分的小傷口、微創傷口不太會疼痛、術後併發症非常少、適合在淋巴水腫各時期執行(越早期介入,手術效果越顯著)、可以多階段多次手術,也可以搭配上面其他淋巴水腫手術一起加強消腫效果,除了在淋巴水腫後期手術效果比較不顯著外,幾乎沒有太大的缺點,因此這種手術已在國外相當普及。

奇美醫學中心一般及消化系外科主治醫師陳漢坤表示:已經有淋巴水腫問題的病人,可以根據自身的情形,選擇物理治療或手術治療。不過,無論病人接受任何淋巴水腫手術,術後仍需好好配合物理治療做後續保養,才能保有最佳的生活品質。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