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戴萬欽瞭望國際》日本安倍殞命和英國強森下台

優傳媒/ 2022.07.11 06:59

日本是一個高度民主的國家,也並未在族群和諧上存有大問題。安倍猝然殞命,不會造成日本社會的動盪不安。英國的不成文憲法在運作時,高度依賴「紳士風度」。英國輿論及社會對首相品格的要求標準,不愧是老牌的民主國家。(圖/取自網路)

 

作者/戴萬欽(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博士,曾任淡江大學國際學院院長) 

 

前言》

 

上周的國際三件大事是,安倍晉三遇刺身亡、強森因為衆叛親離將下台和G20在印尼巴峇島舉行了外交部長會議。

 

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出席巴峇島會議,在俄烏戰爭烽火持續中很受國際媒體關注。俄羅斯在會議上仍然有中共、印度、土耳其和巴西四位好朋友。拉夫羅夫並非完全孤獨。只是慣例的合影,未能進行。

 

美國布林肯國務卿和中共王毅外長藉著會議,還特別進行了5小時的會談。他們的會談,相當吸引國際媒體注意。兩國外交事務首長都需要這個會談。年底前,美國有期中選舉,中共則是將進行第20次黨代表大會。

 

普丁目前未排除參加11月中旬的G20巴峇島高峰會,對俄烏戰爭的停戰斡旋,不算是壞事。

 

安倍身亡的國際悼唁》

 

安倍在奈良遭槍擊暗算殞命,是政治秩序及社會治安穩定的日本,在半世紀以來少見的震撼。

 

安倍晉三竟然和他父親安倍晉太郎一樣,都在67歲離世。岸信介和佐藤榮作兩家族,過去和蔣中正及蔣經國父子,都有深厚的交誼。安倍晉太郎和國民黨在台灣的元老,也互動很多。

 

安倍晉三對李登輝有特殊感情,後來也和民進黨互動甚深。他在2020年卸任首相後,常常在國際媒體撰文關切台灣安全問題。他比小泉純一郎和麻生太郎,都更經常公開表達和台灣的親近。他的母親安倍洋子和弟弟岸信夫,也對台灣高度友善。

 

安倍殞命在國際上引起的同情和悼念,是相當廣泛的。美國政府、印度政府和巴西政府都下令政府機關下半旗致哀。澳洲總理艾班尼斯悼念安倍是「世界舞台上的巨人」。英國《金融時報》7月9日的社論,以「安倍恢復日本在世界舞台的地位」為題目,稱讚他的成就。

 

普丁和安倍是有私交的。普丁在2016年12月特別應安倍邀請,去安倍家鄉山口縣的長門市進行高峰會談。兩人曾經會晤27次。普丁特別致函安倍洋子和安倍昭惠表達悼慰。

 

安倍是日本二戰後任期最長的首相。他的第二個任期,是自2012年起連續8年多。他的全方位外交表現,相當突出。他在2015年,是日本首位應邀在美國國會演講的首相。

 

他在2012年重任首相之初,西方媒體對他並不友善,將他視為只是個大鷹派人物。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也就安倍亡故向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申致悼唁。安倍曾經在2018年赴北京拜訪習近平。

 

安倍和昭惠女士涉及「森友學園」幼兒園購買國有土地的爭議,以及招待「賞櫻會」參加客人餐費的爭議,都曾經引起日本輿論強烈批評。

 

日本有些自由派人士,則是批評安倍主導日本國會在2013年12月通過國家特定秘密保護法。

 

而安倍在有關日本的國際安全利益問題上,是有一些建樹。他致力推動日本成為「正常國家」,希望進行修憲,促成日本自衞隊能夠擁有一般國家軍隊的正常功能。

 

他很重視和印度的夥伴關係。他在2007年首度訪問日本時,提出「太平洋和印度洋合流」的願景。畢竟,日本是一個高度仰賴能源進口的國家。能源等資源輸入的海線交通安全,對日本很重要。

 

另外,安倍在2016年倡議的「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理念,獲得美國採納。他是促成美日印澳4國安全對話(Quad)的推手。

 

他在日本的國家安全決策機制上,也做出創新。他在2013年設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增進日本內閣在外交與安全事務上的協調能力。

 

安倍經濟學(Abenomics)的三支箭,並不算是做出特別大的成績。但是,安倍確實是積極提出財經政策上的新主張。而繼任的兩位首相菅義偉和岸田文雄,也被國外視為是大抵仍然繼承安倍的積極經濟政策。在他的首相任期內,日本的失業率減半。

 

晉三和昭惠夫婦並無子嗣。但是,晉三有兄長安倍寬信和弟弟岸信夫。這個家族在日本社會將會持續發展的。

 

強森下台國內外少見好話》

 

英國首相強森在6月6日,才自保守黨國會議員對首相發動的不信任投票脫身。當時各方評論家多援引前首相梅伊夫人以前只多拖過半年的例子,研判強森會撐不了多久。

 

現在是預言成真,他已經在7月7日宣布將辭卸保守黨黨魁及首相職務。

 

但是,強森仍然表示將作看守首相,一直到新的國會在9月的選舉後組成。目前,排山倒海的聲浪已經一波又一波地催促他,必須趕快離開看守首相的位置。

 

記者出身的強森,現年58歲,是2019年7月出任首相的。他原先自詡要超越故首相柴契爾夫人的功績,甚至要作「邱吉爾第二」。

 

強森在擔任倫敦市長的8年期間,同時是英國下議院議員。

 

倫敦的《金融時報》在7月7日的社論,就是評論強森下台的問題,而標題竟然是「強森早就該遷離唐寧街10號」。

 

該篇社論強調:「英國現在比過去更加急迫需要能幹又值得信賴的領導人。」它又説:強森的時代結束了,強森政府在過去數個月當中,一直陷於混亂。

 

衞生部長賈維德和財政部長史納克,是在7月5日宣布辭職。兩人的辭職,引發50位高階官員相率請辭。所以,該篇社論説:「如果強森政府在數個月前就結束,對國家會是會比較好的。」英國7月5日有民意測驗顯示,高達百分之69的國民,希望強森辭去首相。

 

它也批判強森誠信蕩然,不尊重憲政慣例和規則。它舉列強森的過失,包括:用人不慎而出現負責黨紀的國會副黨鞭賓契爾酒後行為失檢,以及自己悍然違背英國脫離歐盟協議的內容,傷害了英國的聲譽。

 

它引述賈維德在辭職次日對國會説,自己無法繼續陷入向個人效忠和保持人格高尚之間出現衝突的險境。賈維德指稱,閣員常常被要求為強森説謊。

 

英國觀察家蘇潤斯里分析,強森先前所以能夠拖延下台,是因為保守黨內缺乏有實力的大將,而工黨的聲勢又不高。另外,保守黨的財政保守方針及脫離歐盟的主張,是比較被選民接受的。

 

《金融時報》在7月9日又刋出記者派克的長文,列舉強森的種種過失。

 

派克回顧美國總統拜登,視強森在個性上與川普相近,也批評強森撕毀和歐盟的脱離協議。

 

派克敍述強森曾經自稱,是受諸於全國選民的「直接委任」,而遭到一些國會議員抨擊説,英國是採行體現議會民主特質的內閣制。

 

2021年12月的「派對門」醜聞,和強森本人違反防疫禁令被罰款時所表現出來的無所謂態度,對他聲望大幅下滑,都有很大影響。

 

強森會影響英國下一任首相的政策,可能主要是高國防預算。在俄烏戰爭爆發後,德國的國防預算,大致將提高一倍的。強森6月17日曾經第二度訪問基輔,承諾協助訓練烏克蘭部隊。

 

《日本經濟新聞》在7月8日回顧,強森曾經促成日本自衞隊和英軍進行多項共同軍事訓練。

 

而《紐約時報》7月9日在頭版也以顯著篇幅,報導強森歴來所犯下的錯誤、傲慢作風及説謊習慣。撰稿記者亞爾追蹤強森在年輕時擔任泰晤士報記者,就因為杜撰專訪稿內容,而遭到解雇。

 

亞爾批評強森的辭職聲明,表明要承負「看守」責任,根本是不理會英國民衆現在對他的評價。亞爾也指控,強森就是逼垮梅伊夫人政府的策動者。

 

結語》

 

日本是一個高度民主的國家,也並未在族群和諧上存有大問題。安倍猝然殞命,不會造成日本社會的動盪不安。

 

他被批評的地方與他的政績,都會被日本社會繼續檢視,而作為日本向前續行的參考。

 

主張日本應該要「尊王攘夷」以結束幕府統治,而施展維新的坂本龍馬,在京都住屋遇刺殺亡故後,在日本許多地方一直都立有石碑紀念。在函館更有燈火不熄的紀念館。

 

世界在變,日本未來也還是會朝修改憲法第9條的方向調整。

 

英國的不成文憲法在運作時,高度依賴「紳士風度」。英國輿論及社會對首相品格的要求標準,不愧是老牌的民主國家。

 

看到強森戀棧的表現,不由得更加敬佩《烏托邦》那本書的作者湯姆斯·摩爾。摩爾作過亨利八世的御前大臣,職務類似首相。他為了堅持原則,既不肯阿諛,也不肯遷就亨利八世為他準備的下台階,而落得人頭落地。

 

英國陸續湧現大量聲音,敦促強森面對現實,儘快走人而停止擔任看守首相,以方便保守黨展現新的氣象。看起來,強森應該不會堅持「看守」到9月了。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