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是 24 節氣中的第 11 個,通常是在每年的 7 月 7 日或 8 日。「小暑」位在夏至跟大暑中間,這時天氣逐漸變得炎熱,但仍未到最熱的時間,此時,最容易因為「濕」和「熱」造成各種健康問題。
翰鳴堂中醫診所院長賴睿昕中醫師表示,時至小暑,已是初伏前後,這時氣溫高、雷陣雨多,使得「濕」和「熱」纏身,容易導致頭暈目眩、肩頸僵硬、四肢痠軟、疲倦、嘔吐、腹瀉、腹脹、心悸等,要小心是心臟出問題。
小暑時節應留意「心」健康
小暑養生必須養「心」!因「心」屬火臟,加上夏天高溫使體內水分流失快速,如果沒有適時的補充水分,血液容易變濃稠,進而產生血栓,恐導致中風,或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不可不慎!
賴睿昕提醒,長處於 37、38 度以上的高溫環境,身體的體溫也會跟著升高,這時皮下血管擴張,回到心臟的血流量也會增多,使得心跳加快;此時心臟也必須打出更多血液,以充填擴張的血管,會增加心臟負擔。
賴睿昕指出,中醫認為「心為君主之官」,說明「心」相當於一國之君,是人體五臟六腑的主宰。而「心主火」、「夏主熱」,心與夏天有同氣相求的特點,因此,中醫有「暑氣通於心」的說法。
出現 8 症狀恐是心臟病發前兆
夏天心臟出問題常以非典型的症狀出現,而如何知道自己是夏天心臟病發作的高危險族群?賴睿昕表示,在天氣熱的時候,只要出現 8 症狀,就要當心!
- 胸悶易喘
- 呼吸困難
- 不明原因失眠
- 大便習慣改變和虛弱
- 心跳快
- 氣喘吁吁
- 血壓不穩定
小暑時節突然出現不明原因的失眠,這類人每到傍晚就覺得疲倦無力,可能與長期處於高壓、緊張環境有關。而「心主血脈」且「心藏神」,思慮過度時,會耗損心血,導致神不守舍,出現心悸、心煩、少寐、多夢等症狀。
賴睿昕解釋,而大便習慣突然改變,出現便祕或排便習慣不規則,則與水分攝取不足有關。她提醒:「因為大便秘結,使得排便時需要更加用力,會使心肌耗氧量急劇升高,極易誘發心絞痛。」
多拍打心經和心包經可護心
小暑節氣該如何護心?賴睿昕建議,平時可以多拍打兩臂手肘處,此處為「心經」和「心包經」所經之處,時常拍打可促進血液循環、活化免疫系統、穩定心臟節律。
而夏天的氣血表現本就旺盛,當氣往上走時,容易氣漲、氣瘀,且特別容易表現在上半身。為了幫助身體快速散熱,同時強化心臟功能,讓暑熱能快速發散出去,要經常拍打「肺經」、「心經」和「心包經」。
拍打方法就是把一隻手伸直、平放,另一隻手先從手掌背面開始,往上拍打到腋下外側及肩膀處。拍打力道就像是鼓掌般的力度即可,約 1 分鐘拍打 50 下、1 天做 2 到 3 次
多吃蔬果、注意運動,就能養好心
此外,別忘了要養成定時排便習慣,避免用力過度傷心血管。建議多吃粗纖維的蔬菜和水果,如芹菜、香蕉等,有利於通便。她說:「別忘了時常補充水分,不能等到很渴才喝水。」
賴睿昕呼籲,雖然運動有益健康,但是天氣太熱時,運動就要節制,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風險者,最好能隨時監控心跳、運動前先喝水,運動每 20 分鐘再喝水一次,避免誘發心臟病發作。
文 / 黃慧玫、圖 / 黃懷賢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