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寶林茶室 台南紅球 賞櫻

與兒童一起面對Covid-19疫情帶來的衝擊

大成報/杜忠聰 2022.07.06 10:54
新聞圖片【大成報記者杜忠聰/臺南報導】自從 COVID-19 疫情爆發後,對社會所有層面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台灣疫情的快速升溫民眾擔心染疫的焦慮蔓延。為了落實社交距離以控制疫情,部分政府還是選擇停課改線上教學。對兒童來說,學校不只提供教育學習場域,也是家庭以外的自由活動空間,提供了與同儕相處及心理支持的環境,還強化了個人衛生、身體健康及健康飲食等良好習慣,尤其是平時仰賴學校獲得健康照顧的經濟弱勢家庭兒童,影響更為劇烈,強化了食物匱乏感、降低學習成就並增加對身心健康的危害。長期的停學影響更包括肥胖、降低心肺功能、不願活動、作息不規律、飲食習慣不佳、習慣性久坐與拉長觀看 3C 產品時間等不良行為。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門診亦可見某些家庭原本緊繃的親子關係在小孩停學及大人經濟及染疫壓力下更加白熱化。各地研究(包括美國、英國、法國、中國)也發現這段期間家庭暴力通報數目明顯增加。可見COVID-19 對兒童的影響涵蓋學習,社交,家庭生活與親子互動。
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彭麗芸醫師提到目前許多研究在探討如何減少疫情對兒童的影響,並研擬相關處遇方針,其中建議的原則包含 :
1.開放的討論與分享,讓兒童感受到誠實與信任,使用適合其年齡的語彙讓其了解疫情,並適當過濾媒體,以免其接收過度渲染或讓兒童無法理解吸收的報導,徒增兒童的焦慮及誤解。
2.讓兒童與大人共同學習疫情下照顧好自己。兒童和大人的情緒常常互相影響,一同建立家中的生活作息、健康飲食、注意個人健康,與睡眠充分,並且學習放鬆與妥善處理彼此情緒的策略。可規劃一同從事防疫的準備工作,例如物資的準備整理、環境的清潔消毒,增加全家面對疫情的信心,避免無謂的焦慮。
3.讓兒童與固有的生活圈維持聯繫:疫情的隔離與社交互動的中斷打亂了孩子的人際學習,讓孩子錯過不少求學成長的重要時刻,可能讓兒童感受到孤獨感,加上生活的變動亦可能增加兒童的焦慮。鼓勵孩子透過不同管道與老師、同儕及親友聯繫保持互動。
大人提供開放的討論與分享,溫暖支持的家庭氛圍,安排適當的生活作息與活動,大家一起做好能做的防疫工作,把握當下,對於減少疫情對兒童的衝擊並促進全家的身心健康皆極為重要。讓疫情成為家庭成員團結齊心成長的素材,而非停滯或受傷的歷程。
新聞圖片

熱門關鍵字:

地方新聞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