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暨南大學蔡佩真教授分享 成熟人格特質軟實力

慈善新聞網/ 2022.07.06 18:00

  「我在榮總當社工師的十年,也是這一生最難忘的十年!」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蔡佩真系教授說,站在第一線的社工生涯已經是十五前的事了,不過,她還很懷念那段最辛苦又最困難的工作。

  臺中、南投、彰化、苗栗、雲林和嘉義的等中部區關懷志工培訓課,主辦單位延請經驗豐富,曾經站在第一線關懷病患和家屬十年、目前是暨南國際大學蔡佩真教授,為志工授課。首先,蔡佩真教授說:「人格特質是超乎語言的力量;人格特質是可以培養的。」她以身為關懷士該具備的人格特質作分析。

  蔡佩真教授說,身為第一線的關懷志工,在服務之前,自我探索和自我了解非常重要。「我準備好了嗎?我的自我狀態如何?」人格特質和過去的人生經驗,都有可能影響對方的解讀。

  這次來參加培訓的志工有一、兩年的初入門者,也有三十五年以上志工經驗的學員,讓蔡佩真教授非常感佩志工這分堅持心。她說:「可以在一個任務上長達這麼多年的經驗,一定擁有熱情而且愈做愈謙卑,這些服務的經驗就可以累積成熟度,成為個人的人格特質。」

  到底為何要自我探索呢?蔡佩真教授特別強調,「自我探索可保護服務對象,也可保護自己。」服務的本身能幫助對方,也可能帶給對方傷害,這在於服務者的人格成熟度。有時候助人者很有愛心、很熱心,若欠缺方法,服務不成反傷害對方,所以自我探索、自我了解是服務者在出發前必須具備的態度。

  以重度憂鬱父母孩子為例,有位父親因重度憂鬱自殺了,此時來了很多關懷孩子的親友長輩,對小孩說:「你要乖喔!要照顧媽媽、弟弟妹妹,要幫忙做家事、要……」這些話,對於還是孩童的他,是壓力而不是關懷,只是讓這孩子提早結束童年。這個小小孩開始要背起別人添加給他的責任,這種關心就會造成對方的傷害。

  蔡佩真教授說:「助人這條路,有壓力、有挑戰、也有難度,對方跟你談完是如釋重負還是好沉重?助人者本身要有自覺能力,也才能保護自己。」她說,一件事可做到兩分、五分,也可做到十分,關懷本身是一種良心事業。

  做到十分的人,會「我還在、你哭我陪著你哭、把自己陪進去」,很容易內傷,所以要適度地用力。在幫助別人的同時,先了解自己、先自問,「動機、適合與否、帶著什麼心情、價值觀」。

  蔡佩真教授提及,助人工作者除了要有尊重、接納力外,也不要強加自己的價值觀在服務的對象身上,否則就成為「說教」。當與對方的價值觀有了距離,唯有傾聽;尤其對於臨終關懷個案,同理心不一定要建構在自己的經歷上,此時學習和傾聽就是最佳的陪伴,也會是對方最需要的。

  總之,身為關懷志工擁有的陪伴技巧,是經驗的累積,經驗累積和人生經歷成熟、進而產生令人深信、倚靠的人格特質,這就是一種服務的軟實力。

撰文/張麗雲;攝影/許順興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