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與陽明山國家公園共同復育稀有杜鵑 陽明山花季新亮點 萬株杜鵑林3到5月盛開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20705 14:26:57)陽明山花季新亮點,紫、白、磚紅色杜鵑繁花盛開可望重現大屯自然公園。文大與陽明山國家公園合作復育原生稀有杜鵑紅星杜鵑與中原杜鵑,5日舉辦扦插苗木栽種典禮。王淑音校長指出,文大坐落於大屯火山之山仔后地區,陽明山是文大師生的後花園,雙方長期跨域合作,陽明山提供場域學術研究,並讓學生建立知識積極參與公共事務,關懷國家社會發展,是共創國家公園保護研究與大學社會責任實踐的雙贏成果展現。
紅星杜鵑與中原杜鵑扦插苗木栽種典禮,由陽明山國家公園楊模麟處長、金山熊熊花圃創辦人曾聖雄及中國文化大學王淑音校長、景觀系郭瓊瑩主任、方元沂教務長、李亦君學務長及施登山總務長等人,共同帶領景觀學系師生,參與手植復育,共同栽植。
陽管處楊模麟處長致詞時提到,陽管處與文化大學自2008 年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由陽管處提供教育、學術研究場域,文大提供國家公園經營管理、物種與棲地保護、生態監測等技術與專長,共同推動教學、研究、服務、與在地居民輔導工作。
楊模麟處長指出,這次原生稀有杜鵑復育成果發表會,就是陽管處與文化大學夥伴合作,共創國家公園保護研究與大學社會責任實踐之雙贏成果展現。而大屯自然公園就是原生杜鵑復育及展示重點地區,每年春天遊客皆可來此欣賞到不同種類的杜鵑花,這次透過稀有杜鵑的栽植、保種及展示,可讓更多人認識臺灣原生杜鵑之美。
文大景觀系潘富俊教授指出,大屯山區屬火山地質地形,土壤酸性且通氣性良好,氣候冷涼潮濕多霧雨,為杜鵑喜好生長環境,春季上山處處可見杜鵑恣意綻放、夾道而開。但原有大片群落因人為與自然因素影響而消失,僅存少數小族群分布,自107年開始,帶領學生持續參與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歷經五年的經驗累積與努力成果,終於成功培育出紅星杜鵑與中原杜鵑 10 至 20 公分高之苗木共 300 餘株,期能提供陽管處在重要景觀遊憩地區復育栽植。除有利於大屯山區原生稀有杜鵑品種之保種與族群擴大,並期推廣國家公園環境教育與生態保育成果,未來期盼復育超過百株、千株,形成滿山滿谷杜鵑花山的勝景。
方元沂教務長也指出,參與社會責任是大學生的學習重要環節,文大的各種專業或跨域課程正都積極規劃對齊永續課題,而陽明山的各項自然生態、社區文化創新發展、文化景觀與歷史資源之保存復育營造工作,更是合作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