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農試所研究生物炭 有助土壤改良.作物增產

客家電視台/李鴻祺 南投 2022.07.05 12:37

針對農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餘料,除了民間企業用心研發,農委會在106年開始,就已經啟動研究計畫,其中農業試驗所,就有生物炭的深入研究,其結果對於酸性土壤的改良,會有一定程度的效果,同時也對作物的增產,出現明顯提升作用,對此南投縣埔里鎮公所,也已經研提計畫,積極爭取設置炭化設備,希望能夠解決當地農業生產的餘料難題。 國內生物炭的研究運用,目前還是在起步階段,農委會農業試驗所陳琦玲研究員,經過4年的研究,發現國內有很多的料源,可以製作成生物炭,以及各種生物炭的品質,對於土壤和作物都能得到正面的效果。 農試所研究員 陳琦玲:「生物炭它是鹼性的物質,所以我們只要施用到酸性的土壤,大概全臺灣我們在各個改良場,大家一起合作的研究計畫裡面的,結果都是正向的,大概對於這個土壤的酸性的改良,都會有一定程度的改良,那另外就是在產量的部分,大概就會有5到15%的增產。」 根據研究單位的統計,國內大約有30萬公頃土地,屬於酸性甚至強酸性土壤,大部分都可以透過施用生物炭,來改良土壤的酸鹼值,更有利於作物生長,不過農委會農糧署表示,部分生物炭料源可能含有汙染物,所以在施用之前,必須要有明確檢測數據,才會建議使用。 農糧署農資組作物環境科科長 李協昌:「我們在施用之前,為了擔心或是避免,我們生物炭裡面所含的汙染物,來汙染土壤,所以我們一定要很謹慎,這些汙染物包括什麼呢,重金屬、這多氯聯苯,多環芳香組化物還有戴奧辛,甚至pH值以及導電度,都是一個潛在的一個汙染。」 南投縣埔里鎮公所表示,為了解決在地,日益增多的農業剩餘料問題,所以特別向農委會農糧署提報,農業剩餘資材,製作生物炭技術推廣計畫,希望能夠在產地,建置生物炭的炭化設備,就近來處理農業剩餘料。 埔里鎮長 廖志城:「如果可以透過我們的生物炭,的這個轉化以後,把這個東西,可以再製造出來這個有機肥,我是感覺說這個利用,可以說附加價值很高,而且可以解決說,我們長期以來像是茭白筍殼,我們的木屑以及我們樹枝,包括我們百香果的樹藤的這些問題。」 農委會在今年2月份,召開邁向農業淨零排放策略大會,凝聚全國各界的共識,擬定4大主軸、19項策略,其中就包含生物炭的運用,不過目前還有一些疑慮部分,需要學者專家來研究確定,才能安心推動在肥料中使用。 農糧署農資組作物環境科科長 李協昌:「有一些疑慮就是說,它可能會造成這個銨化,會助長溫室氣體的排放,所以生物炭要添加在,有機質肥料裡面一起施用,這是很好的構想可以省工省力,但是它的可行性,還要我們各試驗改良場所的專家,再進一步的一個研究,就避免造成反效果。」 依據國內外相關研究顯示,增加土壤有機碳含量,可以減緩暖化趨勢,也可以提升土壤供給作物養分的能力,若以國內30萬公頃的酸性土壤,適合施用生物炭來改良計算,大約需要1200萬公噸生物炭,如此龐大的數量,現在只要確認料源不受汙染,就能讓各種農業剩餘料,都有機會轉化成為生物炭,為國內的農業生產,以及減碳排放盡一份心力。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