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促進環境友善永續 成大研究團隊籲超市蔬果裸賣減塑

觀傳媒/ 2022.07.05 11:10

(台南新聞)【記者陳聖璋/台南報導】「永續是一種生活方式」,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助理教授林心恬團隊研究調查發現,如能減少超市蔬果的塑膠包裝,將有顯著的垃圾減量效果。林心恬表示,日常盡可能選擇對環境影響較少的方式,每個人都可以往對環境有益的方向再前進一點。

「企業有目標,我們有路徑」林心恬認為,環保不只是口號或是別用塑膠、做好分類就好。從工程科學角度來看,PET、PE、PP等各種不同材質組成的塑膠使用量有多少、被用在哪種產品、為什麼需要使用、怎麼做可以有效減量等,都有不同的減塑實踐策略。

透過科學角度進行系統性、巨觀的思考與研究,能夠告訴大家減塑可以怎麼具體規劃、怎麼走。例如,牛奶罐使用的塑膠很多且厚,為了達到牛奶運送、保存等效果,也許可以朝輕量化設計的角度思考減塑的具體方法。

陳述科學事實 促進跨界溝通消費減塑永續議題

擁有機械工程背景,林心恬專長研究循環經濟、永續能源、交通運輸、減塑減廢、碳排分析及減量、生命週期評估、物質流分析、永續科學等環境影響議題。日前率研究團隊在世界地球日與綠色和平基金會共同發表零售業包裝減塑研究成果。該研究指出,來自全台超市通路的 10 類商品,每年仍產生約 18 億 700 萬件、1.5 萬公噸的塑膠垃圾。透過縝密的科學調查與分析,團隊提出呼籲全台超市蔬果裸賣以達減塑的觀點兼具環境與商業效益,引起廣泛關注。


▲推廣永續理念不遺餘力,成大環境工程學系助理教授林心恬錄製傳遞永續知識影片。
(圖/成功大學提供)

生活化的研究課題,兼具工程科學與社會科學研究方法。零售業包裝減塑研究歷時一年,曾獲《Waste Management》國際期刊刊登。從現況調查開始,團隊綜合分析包裝用量及材質、通路販售份數、不同減量策略的減塑比例,以及消費者的採用傾向,找出超市具有包裝減量潛力的商品類別,也發現對於不同商品可以強化不同策略的推動。

另外,林心恬研究團隊還設計一套科學化工具,讓零售業者可以快速分析自己的包裝垃圾減量潛力及碳足跡減量潛力,目前也獲得業者的好評回饋。

循環包裝、超市蔬果裸賣、自備容器或租借容器等綠色消費風氣在歐洲日漸普遍。根據統計,企業若將 20% 的一次性塑膠包裝重複使用,還可創造千億美元商機。林心恬透露,團隊研究第二年的主題延續第一年研究成果,聚焦調查研究台灣推行裸賣機制的潛力與具體可行性。

永續生活家致力永續生活的各種嘗試

零售業包裝減塑研究是林心恬第一次帶領實驗室團隊完成的專案成果,除了帶領研究團隊透過科學方法提供永續環境的實踐方案之外,林心恬也致力進行永續生活的各種嘗試。

▲環工系必修課「材料力學」加入永續循環思維,林心恬請學生用廢紙箱實作新產品。
(圖/成功大學提供)

例如在環工系材料力學必修課加入循環設計概念,林心恬帶領學生思考如何使用廢料做成消費者喜愛且耐用的新產品。聖誕節研究室舉辦交換禮物活動也發揮「資源循環」理念,同時進行廢物交換大會,秉持「你的廢物可能是其他人的寶物」的循環精神,邀請大家拿出家裡用不到的東西來交換。

2021 年 5 月台灣因為 COVID-19 疫情進入三級警戒,對教學、研究相當有熱忱也樂於分享生活大小事的林心恬開始錄製「永續生活家」Podcast、YouTube節目,節目主題包含「塑膠包裝垃圾山是怎麼來的」、「生理、衛生用品該如何環保」、「能源轉型有沒有正確答案」、「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 26在談什麼」等,希望帶給聽眾輕鬆認識環保及永續的科學知識,破除環保迷思,將永續概念融合到生活當中。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