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打牛痘疫苗也是「無敵星星」?牛痘疫苗or卡介苗疤痕,怎麼分辨?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2022.07.04 10:12

台灣日前出現首位猴痘案例,不少民眾好奇,打過俗稱「牛痘」的天花疫苗是否能夠預防感染猴痘?指揮中心表示,剛打的時候,的確會有85%交叉保護力,但經過數年後保護力剩多少,則要打上問號。此外,天花疫苗跟容易搞混的卡介苗疫苗,注射位置與疤痕又有什麼不同?

面對猴痘的來勢洶洶,民眾可以如何超前佈署?鍾醫師建議如下:減少人與人的接觸,尤其是皮膚之間的接觸。由於猴痘的傳染途徑以體液接觸為主,像是傷口碰到體液就可能被傳染病毒,或是接觸到患者的分泌物也是同樣的道理。可以的話,平時外出戴口罩,不要接觸他人的皮膚。(圖片提供/茂盛醫院)

面對猴痘的來勢洶洶,民眾可以如何超前佈署?鍾醫師建議如下:減少人與人的接觸,尤其是皮膚之間的接觸。由於猴痘的傳染途徑以體液接觸為主,像是傷口碰到體液就可能被傳染病毒,或是接觸到患者的分泌物也是同樣的道理。可以的話,平時外出戴口罩,不要接觸他人的皮膚。(圖片提供/茂盛醫院)

一般來說,牛痘疫苗疤痕通常凹陷。卡介苗雖然有疤痕,不過中心點會稍微凸起。天花疫苗對猴痘有85%的保護力,台灣一直打到1979年,民國67年底才停打。年紀大於43歲的人,可以找找身上有沒有痘疤,當年是規定打在嬰兒大腿上。手臂上如果有痘疤,大多是卡介苗。不過也有的人分不清楚到底自己的疤痕是牛痘疫苗?還是卡介苗疫苗疤痕?

茂盛醫院皮膚科鍾佩宜醫師說明,民眾這類的疑問實在考倒年輕醫師;茂盛醫院也找來6位符合牛痘疫苗施打年紀的資深同仁試著分辨其疤痕,只有一半符合疾管局公布的照片指引。

醫師提醒,國人勿以此做為分辨的參考依據,錯解為有牛痘疫苗疤痕就是無敵星星護體,仍要做好個人防疫措施、不接觸他人體液、少接觸動物、勤於清消才是王道。

牛痘疫苗or卡介苗疤痕,傻傻分不清楚?!

1位40歲民眾擔心牛痘會引發社區感染,故跑來醫院求診,詢問自己左手臂上的疤痕是否為接種牛痘疫苗後所產生的?對此,鍾佩宜醫師說明,40歲並不符合疾管局指為在43歲以上的民眾才會打到牛痘疫苗(台灣是在民國68年之後,天花疫情完全被消滅時,即停止施打作業),而這位病人的手臂上有2個疤痕,一個較大且呈現凹陷的情形;另外一個為較小的凸起硬塊,像卡介苗。對照疾管局公布接種牛痘疫苗後的照片和資料來看,病人其中一個疤痕是比較符合的,不過病人的年紀卻不符合條件。

茂盛醫院也隨機找來院內6位符合43歲以上的醫護同仁,拍下每個人左手臂上的疤痕。鍾佩宜醫師說明,其中3位比較像牛痘(中排右圖、下排2圖),疤痕較大、較為放射狀的凹陷;另外3個是相反的,有的人疤痕是凸的(上排右圖),也有人2個疤都是平的(上排左圖),2個都長得很像,到底2個都是打牛痘疫苗(天花),還是其中一個是卡介苗,實在不容易看出來;最後一個人甚至很難看得出明顯疤痕的位置。6人中,有人凸、有人凹,還有人可以找到3個疤痕,鍾佩宜醫師建議國人勿以此來判別自己是否接種過。

紅圈標示為接種牛痘疫苗後的疤痕。(圖片提供/茂盛醫院)

紅圈標示為接種牛痘疫苗後的疤痕。(圖片提供/茂盛醫院)

有醫護同仁回憶說,讀小學時和同學排隊在保健室或川堂等待護士阿姨幫打疫苗,看到針要在酒精燈上先烤過都覺得這畫面好令人害怕,很多人在打打時就忍不住哭出來…。還有些家長要求打在女兒的大腿上,而不是在手臂上,是怕未來將來若去選美,會不好看。這些點滴竟然意外成為醫護同仁們對小時候接種牛痘疫苗所留下來的特別回憶。

如何分辨牛痘疫苗疤痕?

早期政府徹底執行全民施打牛痘疫苗,得以讓天花病毒在台灣消失。所以,對於43歲以下的年輕醫師而言,臨床上少有機會看到民眾身上接種牛痘疫苗後的疤痕,所以只能靠疾管局公布的指引和圖片做為參考,或是醫師之間的討論與交流,面對民眾這類的疑問實在考倒年輕醫師了。

再者,皮膚的機轉是當時受傷時的發炎狀況已經傷及真皮層,而真皮層在修復的過程中沒有辦法長回皮膚的原先狀態,原本皮膚內含有的膠原蛋白被纖維組織取而代之,導致局部皮膚往下陷、收縮的情形,所以看疤痕較難去分辨打進去的疫苗菌種。

牛痘疫苗疤痕是「無敵星星護體」的明証?想太多了

世衛組織曾指出,治療天花的牛痘疫苗具有85%的保護力。若民眾確認曾經接種牛痘疫苗,是否代表身體具有很高的保護力?鍾佩宜醫師說,目前這在醫學上是存疑的;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也說自己打過疫苗,但對世衛組織的說法則持保留態度。所以,民眾不能輕忽,以為有打牛痘疫苗即為無敵星星護體;若是尚未接種的人也無須過度憂慮自己是染疫的高危險群。

防範猴痘妙招:不接觸他人體液、避免傷口接觸、做好衣物清消

面對猴痘的來勢洶洶,民眾可以如何超前佈署?鍾醫師建議如下:減少人與人的接觸,尤其是皮膚之間的接觸。由於猴痘的傳染途徑以體液接觸為主,像是傷口碰到體液就可能被傳染病毒,或是接觸到患者的分泌物也是同樣的道理。可以的話,平時外出戴口罩,不要接觸他人的皮膚。

至於,被單、衣物會是傳染媒介嗎?若帶有病毒的人身上的皮屑掉落到這些上面,甚至是掉在他人身上;或是病人的口水、體液噴到別人;然後當事人再去接觸自己的粘膜(眼、口、鼻等);甚或是病毒直接跑進被接觸者的皮膚破損處,都極有可能被傳染到猴痘病毒。若國人到外面住宿,會與人共用床單、被套、衣物…等,感染的風險會比較高。建議回到家後,將更換下來的衣物以酒精、消毒水、稀釋的漂白水,或是高溫水來洗濯,會有消毒殺菌的效果。

小心寵物、野生動物也可能是病毒媒介

因為猴痘是人畜共通的疾病,所以會有接觸動物方面的疑慮。茂盛醫院皮膚科鍾佩宜醫師建議民眾若家中養有寵物,建議避免帶出家與外人或其他動物接觸;若去郊外,儘量不要接觸野生動物;若是身上若有傷口就一定要保覆好,用蹦帶和衣物包好,不要曝露在外;若不慎被動物咬傷,建議最好能把動物一起帶到醫院,才能檢查動物身上是否有病毒。

文章連結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407/89334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