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俠客會客室》社會公義,別怠惰行事

優傳媒/ 2022.07.01 04:50

理解事實,才能明辨是非和曲直,也才能行之有理、有情和有義。在非營利組織工作的社會之士不能再只靠感情行事了!(圖/取自網路)

 

作者/黃丙喜(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理事長) 

 

人間的事務不一定能眼見為真、耳聽為憑,特別有些「號稱的冤情」在宗教、正義、人權等刻意的包裝下,經常暗藏騙局。非營利組織替人站台時要格外的謹慎,不要誤用了莊嚴的社會公義名器。

 

以非營利組織為志業的人,他們普遍的行為特質是好打抱不平,滿身充滿有情有義的細胞,經常一聽到社會上不公不義的事就兩肋插刀,為受害人衝上街頭、搶麥克風。結果,愈來愈多的案例顯示,自稱受害者的人只講一半的實話,沒搞清狀況就下場的社會公正人士反而被利用了。

 

分辨是非,公義第一步

 

最近一個社團法人打著被稅務機構迫害、行政執行署欺壓的大旗,不但在國內走上街頭抗議,還走向國際告宗教迫害、新聞操控的洋狀。他們拍的自訴影帶,把政府官員出現的場景、發言和動作按照安排好的劇本剪集。不清楚的人,一看就不禁滿身怒火;明眼的人,則從一些不連續的缺口發現事有蹊蹺。

 

然而,事實卻令人訝異,一些部長級人物、重量級立委居然都沒發現問題。他們看到的資料只是部份的事實,而經由這個部份的事實,被扭曲運用到另一個不同內容的同樣事例。這種障眼法逃過了不少知名人士的法眼。行政法院現在所有重大的判決都是在網上公開的,他們在站出來打抱不平前,顯然沒仔細弄明白這件事的真相。

 

打抱不平,五大堅持

 

人心不一定險惡,但社會上人百百種,他們在腦子在想甚麼?心裡在盤算甚麼?被政府和社會高度尊重的社會公義人士,不能天真到認為敢講的就有義,大聲的就有情。至於一些公協會组織自甘淪為政黨帶風向的工具,更不可取,徒令知識蒙羞。

 

在非營利組織工作多年,本人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們針對公共事務的政策溝通,相互勉勵行動前後要有五大堅持,包括:1.堅持為追求國家發展、社會正義和公衆權益的三大前提;2.堅持優先支持社會公益團體及非營利組織;3.堅持為社會公義增動力,也為經濟權益添喉舌,理性和感性並顧;4.堅持親身評估相關計畫,而非間接参與,確定行動的正確、正當和均衡的價值。5.堅持遵守推動的初心和決策的善意,維護一切相關資料的機密,免遭外界的惡意誤用。

 

上述五項堅持,也等於是我們在非營利组織工作守則和職業倫理,讓我們能為政府、社會和企業謀求最佳的公義和公道。

 

審慎小心,美德的核心

 

近代自由經濟之父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極力主張政府的極小化,以讓市場上「看不見的手」有效促進經濟的最佳成長。他在《道德情操論》中則主張社會的進步必須要靠人有利己,也有利他之心。利己和利他雙向並進,才能國富民樂。

 

亞當斯密認為,人從利己和關懷他人出發,將會引伸出三種美德:一是審慎小心的美德(the virtue of prudence),二是公平正義的美德 (the virtue of  justice),三是互惠互利的美德 (the virtue of beneficence)。我們應當從中了解美德是多向組成的,需要審慎的照顧,小心的應對。

 

總之,理解事實,才能明辨是非和曲直,也才能行之有理、有情和有義。在非營利組織工作的社會之士不能再只靠感情行事了!

 

作者簡介

黃丙喜,筆耕公共政策三十年,期許為國泰民安增動力,為社會公義添喉舌。

出身新聞媒體,而後轉任台灣大型和跨國企業,赴美獲管理學博士,先後在南洋理工大學、芬蘭厄爾托大學和台灣科技大學教授IMBA和EMBA學程,並任國發會、經濟部、衛福部等政府機構專案顧問,負責政策前瞻、國會溝通和危機管理。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