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表皮肉垂 西螺跨年 應曉薇

COVID-19/復發、重複感染、後遺症、長新冠差在哪裡?一次看懂染疫後不同情況代表的意義

Heho健康網/孫珞軒 2022.06.25 14:02

在新冠疫情中,除了染疫令人擔憂之外,隨著病毒的持續變異與傳播,越來越多人在確診治療康復後,又在短時間內復發,以及在染疫後數周到數個月後,發生二次感染、重複感染的情況,或是在數個月甚至數年間出現揮之不去的後遺症或是長新冠狀況。

其中許多詞彙備受外界關注,像是復發、重複感染、後遺症及長新冠等,皆有不盡相同的定義與病程表現,究竟這些詞彙分別代表著什麼意思?其出現的情況與原因有何不同?這些都是社會大眾常見的問題,世界各地的衛生機關、研究機構、醫師與專家們正試圖提供定義及解答。

復發

Paxlovid 是輝瑞的一種口服抗病毒藥物,用於治療 COVID-19 患者,可以大幅降低重症住院和死亡風險。不過,隨著這種藥物被廣泛使用,有一些患者在完成為期 5 天的療程後,出現症狀又再度復發的情況。

對此,美國 CDC 指出,一些服用 Paxlovid 的人,在完成治療後可能會出現反彈情況,許多人稱之為「Paxlovid 反彈」(Paxlovid Rebound),會使人仍具有傳染性或檢測出陽性。Paxlovid 反彈通常在完成 Paxlovid 口服 5 天療程後 2 到 8 天出現,反彈症狀在發病後平均 3 天消失。

目前 CDC 不建議對出現 Paxlovid 反彈的人進行額外的治療,但仍指出,如果症狀確實復發,或是在完成 Paxlovid 療程後檢測呈陽性,則需要重新開始隔離 5 天,並在 24 小時沒有發燒後才能解除隔離。

為什麼會復發? 研究人員認為,一種可能的解釋是,新冠病毒的複製可能引發了繼發性免疫反應,表現為輕微的 COVID-19 症狀,建議進一步的前瞻性研究來清楚回答這個問題。有些出現反彈症狀的患者都有多重的健康問題,這些因素已被證實會使康復過程複雜化。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艾倫·戴蒙德愛滋病研究中心主任、台裔病毒專家何大一自己在服用 Paxlovid 後經歷反彈症狀,於是開始對 Paxlovid 進行研究。他指出,Paxlovid 的半衰期非常短,這代表藥物不會在體內停留很長時間,病毒沒有被藥物殺死,但會阻止病毒的複製。所以患者體內仍然有病毒存在,對於病毒學家來說,首先想到的可能性,是一旦藥物被代謝掉,病毒就可能會再次活躍起來。

何大一目前正在進行研究,以確定 Paxlovid 常規的 5 天治療週期是否足夠,減少反彈病例出現的可能方法是延長患者服用 Paxlovid 的天數。如此一來,輝瑞公司將不得不進行新的研究,以確定需要多少的額外治療天數,以及在這種情況下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目前輝瑞公司正在評估是否進行相關研究,以便瞭解特定族群是否需要更長時間的藥物治療。

何大一提到 10 個反彈的病例中,有 2 人在復發後將病毒傳染給家中的其他人,他說,有人出現陰轉陽的情況,這非常令人擔憂。對此,何大一建議,如果有任何症狀再次出現,無論症狀多麼輕微,無論是否服用 Paxlovid ,都應該盡可能頻繁使用快篩試劑,最好透過 PCR 檢測來確認是否再次轉為陽性,以避免傳染給其他人的風險。

重複感染

目前全台有超過 300 多萬人染疫,陸續有患者出現重複感染的情況。此類情況各國定義不同,像在英國跟美國的部分,官方都是用 3 個月來認定,不過歐洲的 CDC 是用 60 天。國內部分,原本指揮中心擬以 3 個月作為分水嶺,不過,指揮中心 6 月 21 日再次調整標準,採從寬認定,只要在 1 到 3 個月內症狀再度惡化並符合兩條件都可算是重複感染。

對此,指揮中心指出,專家小組有最新共識,考量到未來可能出現二次感染、三次感染等情況,初步定調將二次感染或再度感染等狀況,定義稱為「重複感染」。重複感染必須同時符合兩項條件,包括在 1 到 3 個月內症狀再度惡化,以及家用快篩再度驗出陽性,或 PCR 採檢陽性且 Ct 值小於 27。若符合上述條件即採從寬認定,不需透過基因定序來確認是否為重複感染,但後續相關配套措施還有待調整。

指揮中心表示,所謂的重複感染,是在第一次感染或最近一次感染後,又再度出現像是病毒感染的這些症狀,甚至去檢測中發現有陰轉陽或是 PCR 再度回升的情形。不過這跟前述的復發比較不同,通常是在感染之後比較長期的時間才會再發生,大部分都是發生在 3 個月之後,而且發生的機率比較低的,研究顯示感染 Omicron BA.1 之後二度感染到 BA.2 的,這樣的發生率是只有萬分之一到萬分之三。

根據美國 CDC 指出,重複感染與初始感染相同的病毒株,或再次感染不同的病毒株都是可能的,在初始感染後 90 天內可發生早期再度感染。重複感染期間的症狀可能不如最初感染期間嚴重,但有些人在重複感染期間可能會經歷更嚴重的症狀。

美國 CDC 強調,先前的感染和疫苗接種已被證明可以提供重複感染的保護,儘管再度感染的風險因病毒變異可能會發生變化,但疫苗接種仍然是預防未來感染、住院治療、長期後遺症和死亡的最佳策略,建議所有符合條件的人完整接種疫苗。至於診斷和治療重複感染的策略,與用於診斷和治療初始 COVID-19 感染的策略沒有什麼不同, CDC 提醒所有出現COVID-19 症狀的人進行早期檢測、隔離和治療。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兩年多來,重複感染的案例變得普遍,特別是自從 Omicron 變異株出現以來。來自南非的早期研究顯示,Omicron 變異株出現後,重複感染的風險迅速且大幅增加。為什麼會發生重複感染?科學家指出,這可能是由於像Omicron 這樣新的病毒變異株的出現,由於其突變,免疫系統不太容易識別,這代表先前的免疫力往往不足以預防感染。又或是因為自從上次感染或接種疫苗以來,免疫力逐漸減弱,這是已知關於新冠病毒的特殊問題,因此需要接種疫苗加強劑。

後遺症

新冠病毒疫情流行期間,全球都觀察到有一部分染疫者出現各種持續症狀,這些症狀在數月內無法消退,這些患者被診斷為 SARS CoV-2 急性感染後遺症(PASC),出現 PASC 症狀的潛在因素,包括急性新冠病毒感染而損傷對一個或多個器官的影響。

COVID-19 的典型病例的特徵在於呼吸道症狀、發燒和胃腸問題。然而,患者可能出現廣泛的其他症狀,包含中樞神經系統(CNS)受影響所產生的的神經系統問題。COVID-19 病例的病程時間和嚴重程度各不相同,許多患者無症狀,而其他患者則需要住院治療。整體而言, COVID-19 平均病程持續 1 至 4 週。然而,有一部分感染的患者發展出廣泛的持續症狀,這些症狀在數月內無法消退,就會被診斷為 PASC。

PASC 患者的長期症狀可能是由於新冠病毒引起的器官或組織損傷的後果,或染疫期間相關的凝血或發炎過程。例如,研究發現,在染疫 4 個月後,發現患者肺部出現病變,像是某些康復患者會出現肺纖維化,這些影響會阻礙肺部的氣體交換,並增加疲勞、呼吸困難和運動不耐的症狀。新冠病毒還可能導致腎功能異常及其他器官損傷,導致 PASC 症狀 。

PASC 的潛在促成因素包括一個或多個器官的損傷,某些組織中新冠病毒的持續儲存, COVID-19 免疫失調情況下病原體的再啟動,新冠病毒與宿主體內微生物群的相互作用,凝血功能問題,腦幹與迷走神經信號傳導的功能失調等。

由於廣泛的生物學因素可能導致 PASC 的發展,因此對 PASC 患者的研究與治療方案,必須涉及多學科團隊之間的協作,包括病理學、病毒學、免疫代謝、神經科學、復健與物理治療。PASC 症狀在每個患者有不同的表現,代表需要不同的治療方法來治療與診斷患者,對 PASC 個人化治療的研究,可能有助於精準醫學和預防醫學不斷發展的時代。

新冠後遺症目前被列入國際疾病分類(ICD-10),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因罹患新冠肺炎產生的長期影響稱為「COVID-19 急性感染後徵候群」(Post COVID-19 Condition),定義為確診或疑似感染 SARS-CoV-2 病毒 3 個月後,仍有無法以其他診斷解釋且持續至少 2 個月的症狀,並通常對日常生活或身體活動功能造成影響。國內對於此類患者及症狀尚未特別訂有專屬之定義,疾管署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臨床處置暫行指引》中乃援引 WHO 之用詞與定義。

長新冠

長新冠(Long Covid)是一個通用術語,用於指已從 COVID-19 中康復但症狀仍比預期要長的患者,另一個定義是,無論患者是否接受過檢測,在初始 COVID-19 症狀發病後數週或數月內仍未恢復者。在英國國家衛生與臨床優化研究所(NICE)、英國皇家全科醫師學會(RCGP)所發佈的指南中,長新冠的定義為:「在與 COVID-19 一致的疾病期間或之後出現的跡象和症狀,並且持續超過 4 週,且無法用其他的診斷來解釋。」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則指出,新冠長期症狀(long-haul COVID)、長新冠(long COVID)、COVID-19 急性期後的綜合症狀(PACS)、 SARS CoV-2 急性感染後遺症(PASC)、新冠長期影響(long-term effects of COVID)和慢性新冠(chronic COVID),上述一系列不同詞彙都是屬於新冠後遺症,綜稱為「後 COVID 症狀」(Post-COVID Conditions,PCC)。 CDC 將其定義為,初次確診新冠肺炎後 4 週或 4 週以上,仍持續出現有一系列新發、復發或持續性的症狀與健康問題。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指出,大量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在從 COVID-19 疾病的初始階段恢復後,仍然會經歷一系列症狀,這些症狀通常被稱為長新冠,可能包括疲勞、呼吸急促、腦霧、睡眠障礙、發燒、胃腸道問題、焦慮和憂鬱,可持續數月,範圍從輕度到無行為能力。在某些情況下,新的症狀在感染後很久才出現,或者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展。NIH 表示,雖然長新冠一詞仍在定義中,但這些影響仍可以統稱為 SARS CoV-2 急性感染後遺症(PASC)。

NIH 強調,長新冠正在成為疫情大流行期間的最大挑戰之一,目前該機構正在對長新冠進行全世界規模最大的研究。NIH 最近發表在《內科醫學年鑒》(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期刊上的一項研究關注有長新冠症狀的患者,其中大多數人已經從輕度至中度的 COVID-19 中恢復,但超過一半的人有長新冠的跡象。然而,儘管進行了廣泛的測試,NIH 研究人員在大多數情況下仍無法確定長新冠症狀的任何根本原因,長新冠至今仍然是一個令人費解的難題。

專家呼籲,需要持續追蹤不同的患者群體,以瞭解長新冠的軌跡,並評估先前存在的共病症、社會人口統計資料、疫苗接種狀況和病毒變異株等因素,如何影響長新冠的類型和持續性。由於持續性症狀本質上可能是主觀的,因此需要有更好的方式來準確診斷長新冠,並將之與其他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惡化區分出來。

文/孫珞軒、圖/吳翌華

1.參考文獻:COVID-19 REBOUND AFTER PAXLOVID TREATMENT
2.參考文獻:REINFECTIONS AND COVID-19
3.參考文獻:More people are getting COVID-19 twice, suggesting immunity wanes quickly in some
4.參考文獻:NIH launches new initiative to study “Long COVID”
5.參考文獻:A Longitudinal Study of COVID-19 Sequelae and Immunity: Baseline Findings
6.參考文獻:Long COVID or Post-COVID Conditions
7.參考文獻:Defining Post-COVID Symptoms (Post-Acute COVID, Long COVID, Persistent Post-COVID): An Integrative Classification
8.參考文獻:Long COVID or Post-acute Sequelae of COVID-19 (PASC): An Overview of Biological Factors That May Contribute to Persistent Symptoms
9.參考文獻:Post-acute COVID-19 syndrome
10.參考文獻:How common is long COVID? Why studies give different answers

延伸閱讀:

服用 Paxlovid 後復發很常見嗎?專家:若有症狀出現趕快做篩檢

染疫康復後出現長新冠後遺症!該看哪一科?一張圖秒懂康復者整合門診就醫流程

康復後又出現症狀是怎麼回事?指揮中心:復發與二次感染是兩種不同情況

>> 有健康上的困擾嗎?馬上下載 Heho App 來為你解答!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