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中心/綜合報導)隨著隱私保護意識抬頭,過去受惠於大數據、演算法、人工智能技術的Facebook等科技巨頭近年開始面臨挑戰。台灣區塊鏈共享平台Potato Media旗下Web3.0研究室24日公布最新民調,發現約三分之二的受訪者都對Facebook等Web2.0社群感到「體驗越來越差」,主因是廣告太多,甚至有過半民眾因此對平台蒐集使用者數據一事都表達反對;高達91.13%的受訪者則開始看好Web3.0社群。
圖/擷取自pixabay
根據Potato Media Web3.0研究室「數位自主權」民調結果顯示,有66.26%受訪者提到,對目前像是Facebook、Instagram這類Web2.0社群平台的使用感到「體驗越來越差」,其中,多達58.71%民眾都指出「廣告太多」是主要原因,另外25.78%的人則不滿「發文觸及人數越來越低」,僅15.51%是擔心「個資外洩」,可見在實務上,相較於隱私保護,民眾顯然更看重「使用感受」。
對此,Potato Media Web3.0研究室總監徐珍翔表示,民眾使用各種網路服務一般都有明確的目的性,因此,與其耗費心力去理解平台蒐集個資背後的方法或用途,多數人會更在意自己的需求是否可以快速、輕易地被滿足;至於個資、隱私保護的工作,則常見民間會寄望由政府承擔起責任,可見國內「數位自主權」仍處於相當早期的階段,後續還有不小進步空間。
針對社群廣告太多一事,王品集團前總經理、AMT(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理事長高端訓也觀察到,近年隨著Apple、Google宣布廢除用來追踪民眾網路瀏覽習慣的Cookie技術,Facebook廣告儼然導航系統失靈,導致業者為了增加曝光,只好買下更多廣告,「最後就變成Facebook上的廣告雖然多,但投放都不精準,直接影響到了使用者體驗,所以最後才會宣布更名Meta,希望打造一方自己可以掌握的數位世界(元宇宙)。」
本業為旅宿集團總經理的KOL貝瑞大叔在Facebook經營粉絲團,被問起近年使用感受時,也直言隨著Facebook廣告顯示頻率明顯增加,在注意力經濟的限制下,體驗已大不如前,「由於大家每天花在社群的時間、閱讀篇幅有限,廣告一變多,就會產生排擠效應,導致正常發文的觸及人數下滑。尤其一頁式詐騙廣告源源不絕冒出,彷彿有錢就能無限制投放一般,即使檢舉也多半沒有下文,這些都會影響到一般人的使用意願。」
區塊鏈知識型網站──加密森林的作者狼爸同樣表達不滿,他說:「現在使用Facebook這類社群,最大問題是自己發文被看見或不被看見,其實都無法掌控,各種規則都是大企業這種中心化組織說了算,使用體驗會受到很大影響。有陣子,我甚至連自己老婆的留言都看不見,至今我都不知道原因,那麼,有沒有可能涉及一些政治、宗教立場時出現類似狀況呢?」
近半數民眾不認同演算法機制,「個資有價」觀念崛起
針對與民眾眼球息息相關的演算法機制,民調發現,將近半數的受訪者(占48.1%)表示「無法認同」,其中,不滿社群演算法機制過度向商業傾斜,導致廣告、置入性內容太多的民眾占46.32%大宗,另外有31.34%的人則對社群平台不時更動演算法機制一事感到不滿,整體而言,幾乎都與現行社群平台的商業模式「廣告收入考量」相關。
2021年的全球數位廣告投放金額高達4400億美元,在如此龐大的利益下,社群平台業者一如往常地蒐集民眾像是貼文、貼圖、按讚、關鍵字搜尋、網路消費紀錄,以及個人資訊等行為數據,透過系統化的分析技術進行歸納,藉此獲得「具高度商業價值」的資訊,接著再裹上「提供使用者更好體驗」的糖衣,希望民眾理解、接受這一連串的操作;不過,此次民調結果卻顯示──其實過半民眾並不買單。
Potato Media Web3.0研究室最新民調指出,對於業者蒐集民眾各項行為數據一事,有53.59%的受訪者都直接表明「不贊同」,其中又以擔心個資外洩的民眾最多,占49.44%;值得一提的是,反對者當中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受訪者(占35.72%)並非真正反對,而是認為自己的個資不該無償提供,這也顯示一種「個資有價」的觀念正在悄悄成形。
專攻企業轉型Web3.0的輔導機構Lion Dao共同創辦人姜建良分析,隨著「個資有價」的觀念漸漸普及,過去一些把民眾個資視為資產,藉此獲取龐大廣告利益的Web2.0社群會開始面臨挑戰,屆時,Web3.0社群可望嶄露頭角,「因為Web3.0有一個核心觀念,就是希望找到可以和使用者共享利益的商業模式,一旦大家都意識到自己的個資有價,不該無償提供時,社群板塊很可能會從Web2.0往Web3.0移動。」
逾九成受訪者願意嘗試Web3.0,提早熟悉、獲取利潤是主因
對此,民調確實也出現一面倒的結果,高達91.13%的受訪者都認為,Web3.0社群有可能提供更好體驗,其中,有36.11%的民眾看好後市,認為一旦Web3.0相關技術成熟,很可能衍生出更多有趣、個性化的應用,另外有30.64%的人希望藉由高度參與方式,從Web3.0社群裡分得利潤;24.51%受訪者則看好Web3.0社群使用者「共治平台」的可能性,認為後續呈現內容會更符合使用者期待。
針對Web3.0,姜建良補充兩大主流概念,分別是「去中心化」與「無權限化」,前者透過區塊鏈技術,將資料分散儲存於所有使用者手中,藉此確保個體用戶的隱私性,後者強調所有人都能自行參與其中,排除以往如Facebook等管理機構對帳號申請的審核權限;整體而言,Web3.0較Web2.0更淡化大企業在傳統應用裡的角色,轉向強化使用者的權力與參與度。
不過,由於Web3.0的概念相對抽象,民調也發現,在不看好Web3.0社群的受訪者當中,多數人擔心Web3.0不容易理解,恐怕不容易吸引更多使用者加入(占40.36%),另外27.89%的人則認為,現階段技術還不夠成熟,難以實現Web3.0的真正理念。
即便如此,仍有高達97.63%的受訪者表示,一旦有Web3.0的新平台、新應用推出,自己還是會想嘗試體驗,主因是看好未來發展,希望提早熟悉新科技(占54.59%),另外36.92%則直言希望從中獲取利潤;對少數抗拒嘗試的人來說,擔心Web3.0的用戶數太少、技術門檻太高都是主要原因。
Web3.0去中心化有難度,專家提「Web2.5」概念
Web3.0所涉及的技術門檻當中,又以加密貨幣最為關鍵,幾乎被視為遊走各大平台的身分證,但由於操作介面複雜,導致一般人難以上手。對此,ACE王牌虛擬貨幣交易所創辦人潘奕彰認為,如何做到法定貨幣能夠快速買賣虛擬貨幣,將會是快速普及化的最後一哩路,「實務上,相關介面要做到去中心化相對困難,中心化會更簡單一些,只要民眾帳號密碼設一設就擁有一個虛擬貨幣錢包,也不用擔心私鑰(類似提款卡密碼)會不見的問題。」
對此,在奧美、王品主導行銷各十餘年,之後轉戰大數據研究的高端訓也提出看法,「Web3.0現在還是『玩家級』的世界,一般民眾多半似懂非懂。之後若想普及應用,我認為關鍵就在『如何把技術埋在最底層』,讓民眾、消費者在使用Web3.0服務時,誰可以先做到這一點,那他一定會是最後的贏家。」
在區塊鏈領域頗負盛名的唯心資本創辦人郭天銳則認為,目前多數民眾對於Web3.0的認知仍處於懵懂階段,加上實際操作的學習成本頗高,一些試圖轉型Web2.0的企業期待一步到位並不實際,與其勉強推出一個沒人會用的平台或應用,還不如先建立社群,「Web3.0強調人與人的交流,企業不妨先創造一個活躍的社群,把消費者共識提前凝聚起來,等後面使用者的技術、知識到位了,接下來要導入會比較快,這種方式相對可行。」
「在以前,大企業和顧客的距離相對遙遠,消費者只能作為一個觀眾,看經營者提供哪些服務。不過,接下來若以Web3.0的概念經營社群,消費者透過積極交流、互動,可以獲得相應的『貢獻度』,藉此一步步成為社群管理者、經營者團隊的一分子,和大企業的距離是近的。」郭天銳進一步說明。
最後,姜建良提醒,Web3.0的立意雖然良善,現階段要完全落實卻有其難度,「任何平台、應用都有建置成本,完全去中心化的商業模式淡化企業角色,恐怕會很難運作,畢竟,不賺錢的生意哪有人做?因此,我覺得比較可能實現的,是『Web2.5』概念,就好像我們用Web3.0的方式選舉,但選出來的政府必須以Web2.0方式進行治理,如此才有辦法運作,否則一人一句,那國家就大亂了。」
「數位自主權」民調由Potato Media Web3.0研究室執行,調查期間為2022年6月15日至20日,採「簡單隨機抽樣法」進行網路問卷調查,共計完成1486份有效樣本,在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2.54%內。
【更多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