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地震 大樂透 邱軍

頭暈、昏沉是濕氣重!中醫師提醒關於「濕邪」不可輕忽的幾件事

Heho健康網/黃慧玫 2022.06.23 16:00

今年水氣特別豐沛,從梅雨季開始到端午過後雨水仍不停歇,潮濕的天氣讓人渾身不舒服,有人甚至出現明顯頭暈、身體沉重、食欲不振、昏沉無力等狀況。中醫師提醒:可能是「濕邪」上身,千萬別大意!

京都堂中醫診所中醫師蘇映慈表示,「濕邪」指的就濕氣,瘀滯在體內的濕氣就是水分代謝異常的病理產物。而水分的代謝與肺、脾、腎三臟腑的功能有關,其中又以「脾」的關聯性最強,所以脾虛者容易有水濕停聚問題。

濕邪分內外,相互影響擾健康

「濕邪」又分為「外濕」和「內濕」,通常兩者在病證上有共同的特點並會相互影響。

  1. 外濕:指的是多雨或潮濕的氣候環境,例如,梅雨季時較容易讓正氣虛弱或體質濕盛的人感到不適,甚至產生病理反應。
  2. 內濕:則是因脾臟生理功能失常,造成水分瘀滯體內所形成的病理狀態。

照片檔 ID:1060725422

濕氣瘀滯與「脾」運化失當有關

《素問‧至真要大論》說:「諸濕腫滿,皆屬於脾」,意指濕氣若滯留體內就會出現浮腫感,多是因為脾的病變所致。因為脾臟的功能為「運化」,能將食物消化、吸收,並運送到全身臟腑組織,也有運化水濕之功能。

蘇映慈說,食物經脾與其消化系統消化後,轉化為氣血津液運行全身,當中一部分的水液上輸到肺,肺透過宣發作用將水液輸送至肌表,經由發汗的程序將濕氣排出;另一部分水液透過肅降作用輸送至腎,經由排尿排除。

如果脾虛功能失常,再加上遇上雨季環境潮濕,在外濕引動內濕的狀況下,更不利體內濕氣排除,將導致濕氣瘀滯,出現腹脹、腹瀉、噁心、頭暈、水腫、女性白帶、濕疹、關節痛等情形。

從日常生活改善濕氣瘀滯狀態

蘇映慈提醒,常過食生冷或刺激性食物、缺乏運動、不當減重、愛喝酒、睡眠狀況不佳的人容易有脾虛、濕氣瘀滯的問題,當濕邪長期積存在體內,更會影響體內氣血津液循環,導致脂肪、血糖、尿酸等廢物堆積。

她說道:「這時,身體就容易出現第二型糖尿病、痛風、血栓、血脂異常、內臟脂肪堆積、凸肚腰肥厚等代謝性疾病,對健康影響甚鉅,不可不慎!」

平日就要注意調養脾臟與其她消化系統,少吃生冷、少喝酒、少食甜食、避開過鹹和油膩的食物,多飲用溫開水,維持適度運動與正常作息、足夠睡眠,讓身體能維持良好的代謝循環。

多吃去濕食材有助於排除濕氣

蘇映慈建議,還可依據體質,多吃一些有利於排除濕氣的食物,例如:大薏仁、綠豆、紅豆水、冬瓜、白蘿蔔、苦瓜等。去濕利尿食材多冷性,她提醒,體寒、孕婦不宜多食,但可搭配辛溫食材,如生薑一同烹調,調整料理特性。

她提到,用紅豆煮成紅豆水飲用,就很好的除濕利尿效果,而且任何體質都可飲用,建議不添加糖更健康。

文 / 黃慧玫、圖 / 雷思瑜

延伸閱讀:

夏天懶洋洋是因為身體「濕氣」太重!中醫 4 招幫身體除濕

胸悶頭暈可能是體內濕氣重!4種食物對抗濕氣!

春睏、懶洋洋是濕氣重!中醫師:趁「春分」時用 2 招替身體「除濕」

>> 有健康上的困擾嗎?馬上下載 Heho App 來為你解答!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