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馬拉松 爸爸票房 宋正宇

【慈濟中醫專欄】如何安度梅雨季

慈善新聞網/ 2022.06.20 10:06

  5、6月是台灣的梅雨節氣,溫度高濕氣重有利於蚊蟲、細菌、病毒的繁衍,不但衣物容易長黴,而且食物也容易腐爛變質。在梅雨悶濕熱環境下,人體的汗水無法順利蒸散,而成濕邪積聚在人體,易有筋骨痠痛、皮膚濕疹、過敏性鼻炎等症狀,有些人甚至會有腸胃不適、腹瀉和頭暈腦脹、全身感覺懶洋洋提不起勁。

  梅雨氣候變化幅度太過劇烈,又遇上人體正氣不足、抵抗力下降,就可能成為致病因素。一般來說中醫說的「濕氣」,分為外濕與內濕,「外濕」如環境常常下雨、空氣濕度高、或是住在靠近水邊的地方等;而「內濕」是指身體無法排出多餘水分的體質,或是喝太多冰涼飲料與吃太多生冷蔬果。

  由於濕邪的性質重濁、黏滯,會妨礙人體氣機流動、損傷陽氣,再加上常待冷氣房又缺乏運動,排汗功能已不佳,還有不節制飲食,喜喝冷飲也會傷害脾胃正常運化水濕的功能。另外濕邪性趨下,體內濕氣重的人,往往容易出現下肢水腫、拉肚子或者女生白帶變多等情況。

  梅雨季節常高溫多雨,很多人出現脾胃濕氣症狀,像是大便不乾淨、無食欲、頭昏等。中醫強調天人合一,建議梅雨季節的藥膳食療如綠豆薏仁湯、四神湯等排除體內濕氣與清熱降火。當季蔬果如奇異果、鳳梨、冬瓜以清暑利濕。如果覺得頭昏腦脹、有點噁心或頭昏時,就是體內有暑熱散不去,這時可以用刮痧來消除不適。另外大麥焙煎製成的麥茶屬性微涼,可以去虛熱以寧心安神,很適合經常熬夜、睡眠不足和身體煩熱的人。另外茶飲如山楂酸梅湯可以消暑止渴,幫助消化、去油解膩,維持好腸胃功能。

  因梅雨濕氣重,特別是食物、飲水傳染的疾病,若食物未保存好,服用後易得腸炎、上吐下瀉、腹痛等。注意皮膚的保濕處理,容易出汗者,應保持身體乾爽,換掉濕衣物以防皮膚炎惡化。除了避免過量的冰品飲料或是不易消化的製品,以免影響腸胃功能;平日注重活動身體,做做簡單的太極拳招式、健身操,稍微流一點汗,讓濕氣排除,才能安然度過梅雨時節。

撰文、攝影/花蓮慈濟醫學中心中醫部 林慶芳醫師、林經偉主任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