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送醫療進校園 特約友善醫師為青少年打造健康環境

慈善新聞網/ 2022.06.17 17:07

花蓮慈濟醫院小兒部承辦「兒童醫療區域整合照護——校園特約友善醫療服務模式」網絡增能研習課程,邀請到花東二十二位醫師、國中校護及輔導老師,共同與會討論「送醫療進校園」服務模式。

  花蓮慈濟醫院小兒部承辦「兒童醫療區域整合照護——校園特約友善醫療服務模式」網絡增能研習課程,於六月十七日邀請到花東二十二位醫師、國中校護及輔導老師,共同與會討論。花蓮慈院小兒部兒少保護醫療區域整合中心主任張雲傑表示,舉辦此課程的目的,是希望藉由醫療與教育網絡的連結啟動「送醫療進校園」服務模式,將具備與青少年工作的「特約友善醫師」,從醫療延伸至校園找出潛在高風險個案,讓更多花東地區青少年族群的醫療需求能被看見,以協助校方的評估與轉介,銜接必要的醫療服務。

張雲傑醫師表示,有些孩子的家庭支持程度不高,較無機會被家長帶到醫院常規門診就醫,若特約醫師進入校園,利用自己的次專科專業幫助學生,能讓這些青少年的問題被發現、被重視。

  維持青少年健康所需的環境包括家庭、學校和社區,其中,家人的支持和依附關係、同儕之間的互動或交流,尤其影響青少年的成長與發展,而事件的場所往往在家中或校內。「送醫療進校園」服務模式將醫療端與校園做連結,由校護或老師發現孩子的問題,進一步評估和轉介,使醫療專業能早期介入,盡早給予青少年所需的醫療協助,再依照個案的需求判斷後續是否延伸到醫院「青少年親善門診(小兒科、家醫科、婦產科、兒童精神科)」進行治療。青少年醫療諮詢項目包括:性教育、生育保健與避孕、網路使用與網路交友、校園生活適應、同儕問題、生涯規劃......等相關生理或心理問題。

來自衛生所、醫院及學校的與會代表進行分組討論,透過經驗分享,讓醫療支持教育、教育支持孩子的健全成長。

  張雲傑醫師指出,尋找孩子的支持系統一直是兒童議題中的關鍵,一般兒科醫師治療孩童的方式往往是「照顧與保護」,但當面對十至二十四歲的少年、少女,「吸引和增能」的方法也同樣重要。為提升孩子的自我健康識能,校園特約友善醫療服務計畫將到花東二縣校園內舉辦衛教宣導,並由特約友善醫師提供個別性衛教諮詢時段。青少年時期是人類成為一個獨立個體的過程,孩子會學習採納同伴的生活方式和方式,也會更在意外表是否被接受,同時建構自我的性別及專業價值觀;有些孩子的家庭支持程度不高,較無機會被家長帶到醫院常規門診就醫,若特約醫師進入校園,利用自己的次專科專業幫助學生,就能讓這些青少年的問題被發現、被重視,院校合作,一起為孩子打造更健康安全的環境。

來自衛生所、醫院及學校的與會代表進行分組討論,透過經驗分享,讓醫療支持教育、教育支持孩子的健全成長。

  研習課上午安排張雲傑主任和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陳質采演講分享,下午延續「如何送醫療進校園」進行分組討論,個案研討成員包括玉里國中、三民國中、新城國中等校護與老師,與醫療團隊包含花蓮慈院小兒科醫師、家醫科醫師、兒保社工師以及花蓮市衛生所醫師、諮商心理師,小組共同交流「未成年青少女懷孕」、「校園慢性疾病照護」、「情緒或精神疾病」、「同儕和家庭問題」等青少年時期常見的議題,透過經驗分享,讓醫療支持教育、教育支持孩子的健全成長。

來自衛生所、醫院及學校的與會代表進行分組討論,透過經驗分享,讓醫療支持教育、教育支持孩子的健全成長。

(文字、照片/鍾懷諠)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