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潮濕悶熱,加上夏季梅雨、午後雷陣雨、颱風季到來,家中囤放的食物特別容易發霉。專家提醒,黴菌屬於真菌類,在環境中無處不在,台灣氣候溫暖而潮濕,適宜黴菌生長,記得事先妥善處理食材,才能兼顧食安健康。
長毛絨絨的食物,才叫發黴嗎?麵包、吐司上一點、一點的黑色、青色、白色毛斑、柑橘上一大片毛絨絨的青徽的狀況,代表「黴妖」已經悄悄攻陷家中的食物,若長期食用長黴食物可能導致身體中毒及器官癌變。
食材長毛才算有發霉?
社團法人中華食品安全協會理事黃乃芸表示,多數食材都是微生物的天然溫床,一旦發現食物裡長了毛,往往代表早就變質了,甚至食物長出毛狀物之前,黴菌菌絲可能已經在食物中「做妖」了!
發黴的食物含有大量的黴菌,不只慧影響到消化道菌群的生存,造成食物中毒,甚至引起急性嘔吐腹症等不適,加上發黴的食物多含有致癌物質真菌黴素,長期攝入會導致器官癌變。
不少長輩因為「惜福」認為食物沒壞,或者把壞掉或發霉的部位「切除」就吃下肚,都很容易造成身體負擔,提醒民眾夏季要注意食物的保存或保鮮,若腐壞就不應該再食用。
【常見長黴食材】
- 蔬果:高麗菜、葉菜、草莓、葡萄、橘子、木瓜、蘋果、番茄等。
- 麵包:蛋糕、土司、饅頭、包子,尤其是不含防腐劑的麵包。
- 肉類:肉及加工肉品。
- 乾製品:花生堅果、南北雜貨如乾香菇、筍乾、蝦米、五穀雜糧。
三大指標判斷發霉與否
黃乃芸指出,「外觀」、「顏色」和「組織」的變化,這三項是食材是否長黴最重要、最直接的判斷依據。例如水份高的食材,一但長黴後最容易判斷。
另外米粒呈灰色、變黃,喪失米的透明度,質地變鬆軟;花生、堅果類剝去外皮後,看到顏色變黃或呈暗色;水果乾、乾香菇、甘貝、蝦皮等乾製品也易吸潮變軟,都可能是長黴腐壞的警訊。
避免食物發黴的妙招
- 菇類:將未清洗過的菇類用紙袋包裝再放在冰箱保存,讓菇類保持寒冷乾燥。
- 葉菜類:買回家之後,先將水分拍乾,用紙巾包住蔬菜後在放入塑膠袋中,並放在冰箱的蔬果保鮮格。
- 洋蔥、大蒜、蔥:放置在溫暖、乾燥處保存,避免低溫潮濕的空氣會使它們腐壞或發芽。
- 饅頭、麵包等澱粉類食品:這類食物如需儲藏時間超過 3 天,最分裝成一次能吃完的獨立包裝,封好後放入冰箱冷凍室,吃之前充分加熱即可。
- 肉品:任何形式的香腸、臘肉、肉乾,保持乾燥,包覆好放冰箱。在保存期限前食用完畢。已經切塊、切片冷藏的生鮮肉品,在家中冰箱適合的保存期限只有幾天。
擔任過國際 HACCP 聯盟及美國食品安全相關認證的任訓練師黃乃芸,以美國鷄肉為例,除了執行食品安全檢查和病原菌管制,確保染病的鷄肉不流入市場外,也會教導消費者,冷藏的美國鷄肉買回家中放在冰箱以 1~2 天為宜。
美國農業部指出,黴菌比一般的細菌耐乾、耐低溫,會存在任何地方。家中冰箱雖然是避難食材長黴的好地方,但是至少每個月要清理一次冰箱。
冰箱也是黴菌溫床
萬一有食材長黴,不要聞發黴的物品,這可能會吸入黴菌孢子,感染呼吸道;應該直接將其丟棄,放入小紙袋或用塑膠袋,丟棄在兒童和動物無法進入的有蓋垃圾桶中。同時應該清潔儲存食物的冰箱或儲藏室,檢查發黴食物旁可能接觸過的物品。
黃乃芸提醒,養成購買食物時檢查品質、保存期限,是否有 HACCP 、履歷等認證的習慣;以外觀、色澤、組織來判斷食材是否發黴,切勿把鼻子靠近食材聞聞是否有黴味,遵守吃多少才買多少食材,經常整理清潔存放食物的冰箱、容器、或櫃子都是遠離「黴妖」的密訣。
文/謝承恩 圖/胡家芸
推薦閱讀:
夏天喝冷飲吃冰超過癮,當心「冰淇淋頭痛」找上你!
夏季泳池藏危機!每人「洗出」0.14克排泄物腹瀉者別去
別讓口罩悶出濕疹、酒糟肌!醫:選用係數低的清爽型防曬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