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統一發票 棒球 寒流

臺四大業別2022年延續正向成長 工研院:黑天鵝環伺下需謹慎布局

爽爆新聞網/ 2022.06.10 18:44

【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工研院綜整國內外政經情勢,今(6/10)日舉辦「2022年臺灣製造業景氣展望暨淨零永續焦點議題發表」。除發布2022年臺灣製造業景氣展望預測結果,亦針對淨零永續趨勢下,所需之再生能源的產業景氣及重大趨勢發表觀察評析;同時發表「2022年臺灣淨零永續行為調查」,期深入探索減碳族群在生活面期待的產品與服務,作為產業新商機的發想參考。

▲工研院今(6/10)日舉辦「2022年臺灣製造業景氣展望暨淨零永續焦點議題發表」,由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協理兼所長蘇孟宗帶領IEKCQM團隊進行2022年臺灣製造業暨再生能源產業景氣展望預測結果,同時公布「2022年臺灣淨零永續行為調查」。邀請台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吳中書、財團法人中技社能源中心主任王釿鋊擔任講評人。(圖/工研院提供)

工研院預測2022年製造業產值為25.80兆元新臺幣,產值成長率為6.04%,四大業別均延續正向成長。受惠於新興科技應用需求續強、供應鏈問題仍在、國際原物料價格攀高等因素,我出口動能依舊強勁,半導體、綠能投資持續擴增;輔以政府紓困振興與投資臺灣3大方案延長等政策實施,國內投資動能展望維持正向。在出口及投資雙引擎帶動下,預期我經濟今年將保持溫和成長,製造業成長動能可望延續。惟地緣政治與疫情風險等不確定因素持續干擾、半導體等產業國際競爭加劇、糧食危機四起,建議我業者仍需審慎留意,以堅韌布局應對衝擊。

▲2022年臺灣製造業暨四大行業產值預測表。(圖/工研院提供)

█製造業四大業別預測結果:國際需求仍在,製造業表現正向,但須注意下行風險
金屬機電:能源轉型、俄烏戰爭、通膨、中國封控措施、國際經濟刺激政策收緊等因素,影響金屬產品市場供需。
資訊電子:隨著各國陸續解除防疫限制,遠距、宅經濟需求所帶動的終端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趨緩。
化學工業:通膨因素壓縮市場需求,但俄烏戰爭及國際抵制行動加大能源市場供需失衡,原油及天然氣價格大幅攀高,預計國際原油供需吃緊將至Q3才會逐漸緩解,石化產品價格在短期內仍具支撐。
民生工業:全球經濟回歸常態、報復性消費趨緩,但國際品牌庫存回補及市場對高毛利與高技術門檻的戶外機能服飾需求增加,有利我紡織業者產銷。

▲近三年臺灣製造業暨四大業別產值成長率。(圖/工研院提供)

█IEKView:臺製造業應即早建立碳盤查能力、以數位賦能提升資源利用效率、並藉跨域合作朝高值化與多元化轉型
工研院觀察,當前國內外有三大關鍵趨勢,值得留意。第一,淨零永續、綠色供應已成國際趨勢。臺灣為全球科技產業重要供應鏈夥伴,綠色轉型攸關產業國際競爭力。第二,少子化下產業需求增加擴大人力缺口。據統計,我國將於2028年面臨人口紅利消失,加以在全球經濟回溫、新興科技應用產品需求增加、廠商回臺設廠等因素帶動下,2021年我製造業人力需求大幅增加,造成人力供需缺口擴大。第三,產業附加價值及集中度大幅攀升。受惠於全球供應鏈調整、廠商廠回流擴大投資,2020年我國製造業附加價值率升至32.3%,其中半導體產業附加價值率為最高,達到65.4%。與此同時,我國製造業產業集中度在過去20年內,已由67.7%大幅升至84.0%,且高度聚焦於電子及精密儀器業,占比達到36.5%。

面對綠色供應、少子化、產業附加價值與集中度同創高等三大趨勢,工研院提出三策略建議:第一,面對國際淨零永續趨勢,臺灣需公私協力整備減碳能力。第二,面對少子化趨勢,建議業者應加速導入新興數位科技,以數位賦能精實企業運營,提升經營及人力資源利用效率。第三,有鑑於新興科技應用持續擴展,半導體技術多為其核心,我半導體業者技術引領國際,建議臺廠可以半導體作為新興技術之產業創新平台,以跨業策略結盟實現跨域創新。除將有利於我國產業朝高值化轉型升級,亦可藉由高附加價值產業之國際優勢引領電動車、醫療、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產業進軍國際。

工研院IEKCQM團隊對臺灣再生能源產業最新觀察:在國內政策支持下,太陽光電與風力發電內需市場維持一定成長,預期2022年臺灣再生能源產值將達2,095億元規模,年成長5.7%。在全球淨零永續趨勢帶動下,預期投綠能、買綠電等活動將更為熱絡,業者應將市場視野由臺灣擴大至國際。

2021年起淨零永續議題成為全球顯學,不僅各國政府陸續提出淨零路徑與策略,民間業者也由社會責任激發採購綠電、碳信用等環境、社會和企業治理(ESG)減碳作為。在淨零技術中,相對成熟的再生能源成為首要投資標的。工研院觀察,在各國政府、企業爭相投入下,以太陽光電、風力發電及隨後衍生的儲能產業將穩定成長,預估2022年全球將有3,501億美元的市場規模,年成長約7.5%。

展望未來,臺灣再生能源產業將面臨四大挑戰:第一,雖然各地再生能源需求仍在,但面臨空間資源有限、再生能源滲透率提高的情況下,可能以風光、光儲、乃至於前瞻的風氫整合運用模式,提高空間投入綠電的效益。第二,對於競標型的再生能源案件,在參與者踴躍的情況下,低價爭取開發權的情況在全球各地不斷發生,促使競標者思考永續性、整合性的商業手段來因應。第三,全球淨零商機將持續湧現,應思考如何運用國際人脈拓展商機,增加國內產業成長機會。第四,擁有技術能量與資金的廠商,朝自然資源充沛、或相對落後的開發中國家,尋求共同進行減碳的機會與新貿易型態。

淨零永續是個長期努力的目標,再生能源更是這個遠大目標的重要起點,但並不是終點。建議臺灣以再生能源的產業發展經驗與能量,擴大發展新能源交通載具、節能商品、氫氣運用及各種工業製程或產品的低碳化,共同建構未來永續成長的社會。

熱門關鍵字:

財經生活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