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網路流傳一部關於美國骨科醫師 Sherri J. Tenpenny 的影片,該片指出,今年底 30 歲以下完整接種疫苗者將會全面爆出疫苗誘導性「免疫抑制疾病」,片中也提及打完疫苗後會更容易得癌症、染疫,對此免疫學教授、前陽明大學微生物及免疫研究所教授張南驥表示,其論述邏輯相當不符且未見提供其他相關研究以為佐證。
美國反疫苗接種活動家 Sherri J. Tenpenny 為一名骨科醫師,她在影片中提及根據德國一項報導指出,接種疫苗會破壞人體免疫系統,在 2022 年底時 30 歲以下群眾可能會出現疫苗誘導性的免疫抑制性疾病。
打疫苗更容易感染及得癌症?張南驥:邏輯不符,作用部位不同
影片中表示,mRNA 是由人工合成方式製成,進入體內後核醣體會不斷複製,使樹突細胞變得敏感,讓疫苗產生的刺突蛋白永久停留在體內,mRNA 疫苗亦會破壞人體的第一道防線(第 3、7、8 類鐸受體),導致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
首先,影片指出 mRNA 疫苗會對 TLR3、7、8 三類產生抑制作用,卻未指明是經由 mRNA 或是所製出之棘蛋白 (spike protein) 去產生作用,這非科學論述之道, 張南驥教授表示,TLR3 只會認識雙股之外來 RNA,而 TLR9 只會認識外來非己之 DNA 片斷,故極不可能受到影響。
再者,若是可認識單股外侵單股 RNA 之 TLR7、8 也只會因結合外來 RNA 而去指示受染細胞去產生激素 (Cytokines)、INF 等去示警週圍細胞以達抗病毒之正向果效,故在沒有任何科學證據及其他文獻報告支持下做出如此籠統之指控,實非科學行為。
張南驥教授解析,沒有研究證實 mRNA 疫苗會到位於喉鼻口腔的上層細胞產生刺突蛋白,進而直接或間接對類鐸受體產生影響,此外,mRNA 進入體內也不會不斷複製,讓身上所有細胞受到影響,「mRNA 疫苗濃度不高,其影響非常微小。」因此不只類鐸受體(Toll-like receptors),所有先天免疫的機制都不會受到影響。
影片中提及,刺突蛋白會進入細胞核與 DNA 結合併變成「異常細胞」,若異常細胞不斷複製就會演變為癌症,因此可以發現許多接種疫苗者出現癌症,甚至已接受完癌症治療康復後的患者,接種新冠疫苗後癌症再度復發。
針對這一點,張教授指出,影片並未指出刺突蛋白會進入核內的確切證據,蛋白質進入核內必需有入核指引片斷,或經證實與某種入核蛋白先結合才可能進入核內,且她未能指明其標的的 DNA 地點,亦無其他體外細胞實驗、動物實驗來佐證,不足採信,且細胞癌變需要不只一種致癌基因突變參與才能促成,這需要長期蘊育且在人體實例病患多數出現時才能證實為真。
類鐸受體 (Toll-like receptors)(TLR)
可直接識別侵入體內的微生物之分子進而活化免疫細胞的反應,在先天性免疫系統(Innate Immunity) 中引起關鍵作用。
打疫苗後會發生誘導性免疫抑制疾病?!
影片中還提及並引用《THE EXPOSE》一篇研究顯示,若接種疫苗感染 Omicron 的機率會增加 8.12 倍,疫苗會抑制免疫系統以及白血球,並犧牲類鐸受體,打越多疫苗,免疫系統就會破壞得越嚴重、癌症發生速度也會加快,德國一項數據預計,在 2022 年底時 30 歲以下打滿三劑疫苗者,可能會發生全面爆發的疫苗誘導性「免疫抑制疾病」。
至於打疫苗會誘導性發生免疫抑制疾病,張南驥教授直呼這是很難想像的事情!他解釋,類鐸受體本身的功用為識別侵入體內的微生物進而活化免疫細胞的反應,其中分為兩類,一為分佈於細胞膜表面者,另一類是分佈在細胞質中間者 ,而 TLR3、7、8 是屬於後者。
此外,mRNA 疫苗接種時是打在肌肉,大致均被該部位細胞吸收,少數游離者最多僅會到淋巴腺及血液中,很難有方法逆向回運到喉腔、鼻腔及口腔之上層細胞使得細胞的類鐸受體(Toll-like receptors)有機會遇見 mRNA,或產生棘蛋白去破壞類鐸受體,因此喉腔、鼻腔及口腔表層細胞內之類鐸受體是不會受到影響。
mRNA 疫苗不會長久停留體內
張南驥教授解釋,此影片最不合邏輯處為,若mRNA疫苗或刺突蛋白可存在體內很久,則免疫系統便可一直受到刺激,則抗體濃度就不會一直下降。現今許多科學證據認為,打了疫苗後每隔一段時間需打下一劑,就是有鑑於抗體濃度會與時下降,若按照影片說法,豈不是接種疫苗數劑後就會獲得終生免疫。免疫系統的抗體以及T細胞也不致於會下降了!
《THE EXPOSE》刊登內容,也多次被查證為錯誤且缺乏實證性的研究內容,因此民眾若有看到此網站傳播圖文內容,應保持謹慎的態度懷疑。
文/李祉函 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COVID-19/BA.5 免疫逃脫增 4 倍!免疫權威張南驥:若持續有人感染,就有突變機會
COVID-19/第四劑疫苗該不該打?免疫學權威張南驥:若非次世代疫苗,難以完全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