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胸悶痛、易喘⋯嚴重恐猝死!醫:血管病變「這件事」成元凶

優活健康資訊網/杏儒中醫 2022.05.26 09:30


王先生是糖尿病的舊病人,這次間隔了很久一段時間,才終於來回診,不僅說話時有點喘、有氣無力,更表示自己日前突發心肌梗塞,前天才剛出院。心臟科醫師提醒他,糖尿病患很容易心肌梗塞,且恢復後,再度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也很高,應特別注意。


糖尿病發生心血管疾病高3倍

杏儒中醫診所院長中西醫師蔡易昌表示,根據統計,糖尿病患者發生冠狀動脈疾病的機率比一般民眾高出3~5倍,台灣60歲以上糖尿病患者,每2位就有1位死於心血管疾病,65歲以上糖尿病患者更是每3位糖尿病患者就有2位死於心血管疾病。

為什麼會這麼嚴重呢?糖尿病會造成血管病變,高血糖使血液變黏稠、也會傷害動脈的內壁,使其逐漸硬化狹窄,因而阻礙該處的血流,冠狀動脈的血管斑塊堆積,斑塊會阻礙冠狀動脈血流通暢,降低血液流向心臟的肌肉,嚴重時可能會部分或完全阻斷血流,導致胸悶、胸痛、胸部鬱悶感(心絞痛)、心律不整、心肌梗塞、心衰竭,甚至猝死。

糖尿病造成的心肌梗塞,在中醫古籍《靈樞.本臟篇》提到「心脆則善病消癉熱中」,另外在《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提到「心脈微小為消癉」。而張仲景的《傷寒論》也提到「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熱痛」,都是描述糖尿病引起的心臟血管症狀。

蔡易昌進一步指出,控制不良的血糖,在體內就是一種邪氣,進一步會產生血瘀、痰濁、痰瘀互結及瘀濁化熱生毒,這些瘀毒久了就會損傷絡脈,也就是小血管損傷。



高血糖傷害血管 常見血瘀、痰濁

在中醫古籍《素問.通評虛實論》提到:「凡治消癉仆擊,偏枯痿厥,氣滿發逆,肥貴人,則高梁之疾也。隔塞閉絕,上下不通,則暴憂之病也。暴厥而聾,偏塞閉不通,內氣暴薄也。不從內外中風之病,故瘦留著也。蹠跛,寒風濕之病也。」而《金匱要略》提到:「陽微陰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者其極虛也。」《古今醫鑒》則說:「心痹痛為素有頑痰死血,或因惱怒氣滯所致。」各種小血管的病變,在古代有不同的名稱。

治療方面,糖尿病引起的心肌梗塞,這類型的心脈痹阻,其病位在心,但與其他臟腑的功能失調有密切的關係,大多是本虛標實,虛實夾雜,並可交互為患,其中又以血瘀、痰濁多見。但虛實兩方面均以心脈痹阻不暢、不通則痛為病機關鍵。有糖尿病基底,初起多為氣陰兩虛,進一步演變成陰陽兩虛,加上瘀血、痰濁痹阻,就會出現各種變化。

蔡易昌說明,治療上會針對不同體質加以不同調理,通補兼施、標本兼治。常見的像是活血化瘀、益氣養陰、滋陰活血、活血通絡、養陰清熱、補益心氣、化痰除瘀等,配合每個人同的體質,就會有良好的效果。另外會特定加入保護血管、通陽宣痹的藥物,不但可以改善病情,也可以預防復發。

(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熱門關鍵字:

好生活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