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衛生福利部108年最新癌症登記報告,甲狀腺癌高居十大癌症第八位,若男女分開計算,甲狀腺癌為女性的第四大癌症;甲狀腺結節發生甲狀腺癌的機會約5%,甲狀腺結節盛行率不低,但因多數為無症狀,所以大多是在健檢時才發現。甲狀腺結節傳統以穿刺或切片檢查,但無法靠單一特徵來判斷良惡性,目前已經有甲狀腺超音波AI系統的輔助,能提供精準的判讀良惡性機率。
甲狀腺結節盛行率達36.9%,女高於男
敏盛醫院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主任蔡明翰醫師表示,根據觀察,我國健檢單位甲狀腺節結盛行率多落在3~5成;中國大陸近期有一項大型研究,觀察約700萬人的健檢資料,發現結節盛行率達36.9%(男性盛行率29.9%、女性45.2%),除了女高於男,年紀大、體重高的風險也相對較高。
穿刺或切片檢查,無法靠單一特徵來判斷良惡性
然而,甲狀腺結節惡性機率約5%,民眾無須過度恐慌,蔡明翰建議在首次健檢時加入檢查即可,後續遵照醫囑追蹤,高風險族群的首次檢查則建議愈早愈好;超音波下的結節,若有低迴音度、邊緣不規則、微鈣化、高度大於寬度等特徵,惡性機率較高,會視情況進行穿刺或切片檢查,無法靠單一特徵來判斷良惡性,相當仰賴醫師經驗。
醫療科技進步日新月異,臨床上輔助醫師的利器也愈來愈多。70多歲的林嬤嬤(化名),8年前發現罹患甲狀腺結節,每年回診都要求穿刺檢查,近期醫師加入甲狀腺超音波AI系統的輔助,相關數據均顯示結節惡性度低,讓她不再堅持穿刺,省去每年扎針與惶惶不安的困擾。
甲狀腺超音波AI系統輔助,判讀甲狀腺結節新利器
國際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曾指出,AI深度學習能力夠強,是臨床醫師判讀甲狀腺結節的利器;蔡明翰強調,超音波AI軟體透過大量超音波圖檔、惡性檔案來進行深度學習,能輔助醫師做出更精準的判讀、分析出良惡性機率,有助於減緩病人的焦慮、減少不必要的醫療浪費。
林嬤嬤8年前健檢發現有甲狀腺結節,她每年固定回診,儘管醫師告知惡性度低,她仍要求穿刺檢查才安心,直到醫師搭配超音波AI判讀系統的分析報告跟她解釋,她才不再堅持穿刺。
甲狀腺超音波AI判讀結果惡性機率高,會建議直接開刀治療
蔡明翰醫師解釋,穿刺檢查是利用細針抽取細胞進行判讀,並非是完整的組織切片,所以準確度無法100%,加上有人相當畏懼扎針,像他曾收治1名非常怕針的病患,連抽血都相當抗拒,經醫師評估加上超音波AI分析,其長達1.8公分的結節惡性機率高,便建議她直接接受手術;他強調,非侵入性的甲狀腺超音波AI確實提供臨床醫師、病患一項新的利器選擇,判讀結果惡性機率低,就持續觀察,判讀結果惡性機率很高,就建議直接開刀治療。
另1名62歲女性陳女士(化名),因為毫無症狀與異狀,過去從來不覺得自己有甲狀腺問題,直到前陣子健檢時才發現有個1.8公分的結節,被健檢單位轉到門診接受進一步診療。
根據超音波影像顯示,結節擁有低迴音度、邊緣不規則、微鈣化等特徵,經評估惡性機率高,考慮到病患屬於「抽血都會怕」的怕針一族,並不太適合接受穿刺檢查,故建議她接受非侵入性的超音波AI進行輔助判讀,確實得出高風險的數字,便決定安排進行手術治療。
不同於怕針的陳女士,8年前發現有甲狀腺結節的林嬤嬤「超級不怕針」,甚至在醫師評估「惡性度低」的情況下,依舊堅持要年年接受穿刺檢查。
每年5月25日為世界甲狀腺日,醫界盼藉此提高外界對甲狀腺健康以及最新診療技術的認識。敏盛醫院今年引進甲狀腺超音波AI偵測系統,蔡明翰醫師便建議林嬤嬤使用超音波AI,特過各項結節的特徵分析,再次得出惡性風險低的結果,此次林嬤嬤終於不再堅持,願意未來的追蹤都順從醫師的建議:惡性風險提高時再進一步檢查。
甲狀腺結節8大高風險因子
1.年紀小於20歲或年紀大於65歲。
2.孩童時期有接受頭頸部放射治療。
3.家族史。
4.其他器官曾有腫瘤(腎臟癌、乳癌、肺癌、黑色素瘤最需注意)。
5.聲音沙啞(聲帶麻痺的症狀)。
6.脖子合併淋巴腫塊。
7.甲狀腺結節有硬塊(愈是固定不動,惡性機率愈高)。
8.男性(結節盛行率:女>男,惡性結節比例: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