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躺平也喘小心心臟已衰竭 及早治療瓣膜問題遠離猝死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 2022.05.19 09:30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隨著國民平均餘命越來越長,器官隨著老化也會退化,面臨到的健康問題卻越來越多。維繫生命的心臟,每天賣力打出7000公升的血液到全身,當中的瓣膜更是心血管的守門員,把關血液在心臟中進出不逆向,但若心臟瓣膜出現問題,可能使血液在心臟中逆流或無法通行,導致心臟受損。林口長庚醫院心臟外科教授陳紹緯醫師指出,最容易發生問題的是二尖瓣膜及主動脈瓣膜,若未在前期介入治療,待瓣膜狀況惡化,就會造成不可逆的傷害,最終導致心臟衰竭、甚至死亡。

二尖瓣常見逆流 主動脈瓣常見狹窄

瓣膜出現的問題有許多種,陳紹緯醫師舉臨床較常見的說明,主動脈瓣常見問題為狹窄,除了先天性心臟病造成的狹窄,其他因老化、鈣化等後天因素造成主動脈瓣狹窄,多半會在七、八十歲出現症狀,也因為主動脈瓣狹窄,瓣膜開口變小,無法順利將足量血液送出到全身;二尖瓣常見問題為逆流,成因眾多,因此涵蓋的好發年齡層也更廣,如退化脫垂、心內膜炎感染、缺血性心臟衰竭、等,都可能造成二尖瓣關不緊,使得心臟內會有血液逆流的問題。

未及時治療恐心臟衰竭 及早治療搶救心臟功能

雖然致病機轉不同、發生年齡層不同,不過若未及時治療,產生的症狀卻有許多雷同。陳紹緯醫師表示,無論是瓣膜關不緊(逆流)或打不開(狹窄),持續未改善都可能邁向心臟衰竭一途,心臟功能開始衰退,便會出現胸悶、運動很喘、不運動也喘、暈倒等症狀,若是連躺平休息都覺得喘不過氣,心臟功能都可能已經非常差!若此時才治療,不僅功能無法完全恢復,也會大大增加手術風險,增加心律不整、猝死等併發症危機,使死亡率上升。因此必須在症狀不嚴重,甚至無症狀時就開始介入治療。

▲陳紹緯醫師提供

結構異常無法靠藥物改善 二尖瓣靠修補、主動脈瓣靠置換

瓣膜主要為結構性異常,無法以藥物治療,藥物僅能緩和症狀、減緩心臟衰退的速度。兩種瓣膜的治療方向不同,陳紹緯醫師分析,主動脈瓣主要以侵入性治療矯正結構異常,利用外科手術或經導管方式置換瓣膜,但有時心臟問題不會僅出現瓣膜上,也會在主動脈血管上,問題複雜就必須依賴外科手術一併處理。此外,建議八十歲以上長者或高風險病人則以經導管置換主動脈瓣膜為優先。

較嚴重的二尖瓣脫垂,則建議以外科手術修補為優先,保留自身組織的長期手術結果最為理想,且併發症低、存活率高,不適合修補者才建議更換瓣膜。陳紹緯醫師補充,牙周病,免疫力較差如洗腎病人,或是先天瓣膜異常患者,細菌可能經由血管進入侵蝕瓣膜,造成感染性心內膜炎,此類心臟瓣膜缺損,需先施打抗生素治療,若過於嚴重或治療無效,就必須手術將感染處切除並常需置換新的瓣膜。

▲陳紹緯醫師提供

生物瓣膜成未來趨勢 使用年限拉長、生活品質高

若需要進行人工瓣膜置換,主要分為金屬(機械)瓣膜與生物瓣膜,選擇的關鍵在於年齡與個人意願,國際治療指引認為未滿五、六十歲的年輕人以金屬瓣膜為主,因其使用年限最長,但同時也需要終身服用抗凝血劑,避免產生血栓。而生物瓣膜的使用年限一般為十至十五年,依個人體質等因素會影響其使用年限,因此建議年長者選擇使用牛心包膜或豬心製成的生物瓣膜。他也提到主動脈瓣目前主流為牛心瓣,而二尖瓣部分,則有最新研究顯示新一代豬心瓣膜使用年限更長,實際該如何選擇,請與專科醫師交流討論實際狀況後決定之。

雖然指引中建議年輕人選擇金屬瓣膜,但陳紹緯醫師坦言,終身服用抗凝血劑對許多年輕人來說相當麻煩,如拔牙需住院、不能從事容易受傷的高危活動、飲食需忌口等,因現代人越發注重生活品質,因此年輕人傾向選擇生物瓣膜也逐漸增加,尤其臨床中偶會有年輕女性病患有生育需求,但因服用抗凝血劑有致畸胎的可能,也會改選擇生物瓣膜。「生物瓣膜是趨勢,一定會越來越多人選擇。」陳紹緯醫師表示,因新一代瓣膜使用年限會越來越長,置換及二次手術的技術也會更進步,民眾如有置換瓣膜的需求,可以與醫師討論出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延伸閱讀】

主動脈瓣膜狹窄免開心! 健保有條件給付TAVI手術減負擔

驚!心臟瓣膜出問題 專家詳解因應對策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72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