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陳婉真說故事》重尋一段被歷史遺忘的血淚青春 台灣兵

優傳媒/ 2022.05.18 11:50

戰和公園裡有一座原住民雕刻家希巨.蘇飛的作品,兩支高舉的翅膀是依原住民傳說,死在海外的勇士,只要有翅膀就能飛回故鄉。太平洋戰爭中原住民勇士戰死南洋人數頗多,因而立碑紀念。

 

作者/陳婉真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於5月15日舉辦一場「春祭台灣兵」活動,這是14年來全台唯一持續紀念、並且每年辦理春秋兩祭二戰台灣兵的政府機構。

 

所謂二戰台灣兵,或是通稱的台籍老兵,是指盧溝橋事變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結束期間,被動員參與戰爭相關活動的台灣人,主要指二戰期間的大量動員,人數超過20萬人(當時台灣人口6百萬人,扣除女性及老人兒童等,比例可謂相當高)。

 

另有一部分則為1945~1949年間,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在報章或利用廣播招收、派赴中國打共匪的台灣兵,由於當年國軍軍制混亂,很多吃空缺情況,國防部至今沒有確切的統計人數,保守估計約有1萬5千人以上。

 

96歲的廖淑霞二戰時曾是中國戰場的軍護。她感念許昭榮的精神,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協會的每場活動從不缺席。軍護弔念當年的老兵同袍令人感動。

 

主祭的高雄市文化局副局長林尚瑛說,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戰距今已經有77年,但是戰爭還是沒有離我們遠去。如何避免戰爭和它所產生的悲劇,是所有人需要不斷反思的課題。春祭台灣兵的目的,就是希望每年的紀念活動能讓大眾知道台灣有這一段歷史,也透過了解這些戰爭故事,意識到和平的重要。

 

位在旗津的戰爭與和平紀念園區,以及園區內的主題館,是畢生致力於推動台籍老兵權益的許昭榮以生命爭取來的。

 

曾經擔任日本海軍特別志願兵的許昭榮,戰後於1947年被國民政府徵召,成為海軍「台灣技術員兵」。曾經到上海、青島等地,從事接收日本34艘賠償艦的修復工作,目睹戰爭的殘酷與無情,眼睜睜看見許多台灣人戰死國共內戰戰場,他把他們草草就地掩埋,並告訴戰殁同袍:有一天一定要回來將他們的骨灰帶回台灣。

 

許昭榮後來隨國民政府敗退返台。1949年被派至美國接收「太湖號」護航驅逐艦,1955年,許昭榮再度被派赴美國紐約接收「咸陽號」驅逐艦,停在紐約布洛克林海軍造船所修理。在休假期間許昭榮看到華文版《紐約時報》報導台獨領袖廖文毅在日本組織的消息,決定投入台灣獨立運動,返國後於1958年被捕。

 

他後來歷經出獄、再被捕、出國成為黑名單、獲加拿大政治庇護,直到1992年黑名單解除後回台,積極投入為原台籍老兵暨遺族討回公道的工作,1994年創設「中華民國原國軍台籍老兵暨遺族協會」。具體的要求是希望為台灣無名戰士立碑紀念。

 

許昭榮後來回高雄推動建立「台灣無名戰士紀念碑」的工作,吳敦義任高雄市長時,應允將旗津一塊原是任人丟廢棄物的土地,改建為「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

 

2008年3月,高雄市議會議員因對二戰歷史的無知或其他原因,竟通過提案,更名為「和平紀念公園」,其間也一度欲改為八二三紀念公園,並欲遷走「台籍戰士紀念碑」,許昭榮因而於5月20日在紀念碑前自焚而死,並於現場留下遺書。

 

位在新北市金瓜石的戰俘營舊址 ,在「台灣戰俘營紀念協會」(Taiwan POW Camps Memorial Society, TPCMS)創辦人及會長何麥克(Michael Hurst)的努力推動下,立了一塊鏤刻有戰俘姓名的紀念碑,並成立了盟軍戰俘紀念公園。反倒是死難人數超過5萬人的台籍日本兵至今無人聞問。本次座談會中即有人建議高雄市政府於戰和公園建立名牌碑,方便後代尋找。(圖/陳婉真攝)

 

遺書中指責國民黨與民進黨漠視「台灣歷代戰歿英靈」,部分內容如下:

 

我依據自己的意志,以死抗議台灣執政者長期對「歷代軍人軍屬台籍老兵」之精神虐待。國不像國,政府不像政府...,對現行退輔制度,偏袒「老芋仔」剝削「蕃薯囝」表示不滿;國民黨、民進黨執政期間,不但未給予「台灣歷代戰歿英靈」歷史地位,且未曾舉辦國家級的追思或弔祭,讓約四萬位台灣先靈在海外流浪六十餘年。

 

諷刺的是,許昭榮最積極工作時期,正是被台灣人寄予厚望的陳水扁執政時期。然而,當旗津戰和公園的「台灣無名戰士紀念碑」落成時,不忌諱為廟宇及八大行業送匾題字的陳總統,卻婉拒為紀念碑題名落款;當時的高雄市長謝長廷也未到場參加落成典禮。而他選擇自焚那天正是陳下馬上的同一天。

 

許昭榮死後,受他精神感召的朋友們繼續努力耕耘,成立「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並承接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園區的展館展示等業務。高雄市政府在陳菊執政期間對承接團隊算是友善,陳菊說她的父親也曾經是台灣兵的一員。即便她擔任監察院院長後,也指示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針對老兵協會的訪問老兵計畫給予協助;因此,本次的春祭台灣兵活動結束後,同時舉辦了一項「新書座談會」,由陳婉真擔任主講人,新書中總共訪問了11位台籍老兵的故事(大多數均曾發表於優傳媒的談古論今專欄),並請學者專家針對台籍日本兵的類別及戰時動員,作系統而完整的整理,是一本研究二戰台灣兵的重要文獻。

 

台灣歷代戰未將士英靈紀念碑是許昭榮以生命爭取來的紀念碑,位於旗津海隅,前方的海就是戰士們當年離開故鄉出征的首發之處。(圖/陳婉真攝)

 

老兵協會說,台灣兵因二次世界大戰、國共內戰等戰爭,歷經台籍日軍、台籍國軍、台籍共軍身份的轉換與效忠對象的變換,成為歷史研究中隱沒在戰爭紀錄的專章。曾親歷二次大戰與國共內戰的許昭榮先生,畢生尋找同袍下落,致力爭取台灣兵權益並期望政府正視台灣兵議題,從而喚起社會關懷與尊重,於2008年5月20日傍晚6點47分自焚明志。他以耗盡生命而點燃的火光,促成「戰爭與和平紀念主題館」的誕生,也照亮台灣老兵人權伸張的道路。

 

沖繩是一戰期間日本領土唯一被登陸的地方,死亡人數超過20萬人,戰後日本政府在沖繩縣糸滿市摩文仁地區設立了「和平祈念公園」 ,一排排呈Z字型樹立的黑色紀念碑上刻滿陣亡者姓名,其中作為攻擊者方的美軍也有傷亡,雖然生前是敵對雙方,死後彼此和平共處,美軍每年也都前往致祭。

 

2022年,適逢許昭榮先生逝世14周年,高史博特別邀請陳婉真女士、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常務理事吳祝榮,進行《台灣兵:重尋一段被歷史遺忘的血淚青春》新書座談會,結合追思儀式帶領民眾認識台籍老兵人權議題,讓民眾透過訪談故事認識台灣兵的歷史,並再次省思「轉型正義」的迫切及重要性。期盼藉由追思及感念,讓人權議題得到深化,讓和平意志更為遠播。

 

由於適逢疫大爆發期間,春祭活動限制參加人數不得多於30人,所幸新書發表座談會有設定現場直播,讓有興趣了解的人士可隨時上網查看。

 

而會場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1944~1945年間,曾經在上海郊外的日軍1632部隊陸軍病院服務,後來成為日本赤十字社的看護婦廖淑霞,她是中國戰場上,極少數的台籍女軍護。廖淑霞深受許昭榮精神所感動,老兵協會的所有活動她都參加,無論在高雄、在全台各地,甚至2018年疫情前,協會組團到沖繩參加每年6月23日的慰靈祭,她也全程參加,那種戰鬥精神令人感動。

 

96歲的廖淑霞說,老兵協會的活動很有意義,她每場都會參加,直到她倒下為止。老護士祭拜老兵,持續一輩子的戰鬥精神令人感佩。

 

作者簡介

陳婉真,曾擔任《中國時報》記者、美國《美麗島週刊》創辦人、立法委員、國大代表、台灣產業文化觀光推展協會理事長、綠色台灣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等職務。

她生於彰化縣,從小立志當新聞工作者,台灣師範大學畢業便後順利考進中國時報,仗義執言和使命必達、務實求真的精神,讓她在新聞界以犀利觀點聞名。

她在戒嚴時期挑戰禁忌,即投入政治改革,因此成為黑牢裡的政治犯,但是無畏無懼的堅持理想,不論藍綠執政,從不向威權低頭。

現在是自由撰稿人,想記錄主流媒體忽略的真實台灣故事,挖掘更多因為政權更迭而被埋沒的歷史。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