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自1977年起將5月18日定為國際博物館日,今(2022)年文化部協同教育部、國立故宮博物院,與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及臺灣博物館文教基金會合作,串連全臺博物館及地方文化館共同響應。於13日在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舉辦啟動記者會,由臺博館守護精靈虎寶、如雲及金銅童等,帶來躍動的音樂和輕快的舞蹈演出,為「518國際博物館日」系列活動揭開序幕。文化部長李永得、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理事長蕭宗煌、教育部終身教育司副司長顏寶月、國立故宮博物院處長徐孝德及各博物館館長、代表等出席。
文化部長李永得表示,博物館蘊含有知識、歷史、文化等三個無與倫比的力量,這三個力量加起來足以翻轉世界。李永得認為,過去博物館的力量被嚴重低估,而近年國內博物館透過各種形式的合作,展現博物館的重要性。例如近年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與國內44家博物館、文化與典藏機構共同推動「開放博物館」計畫,目前已有高達62個線上展覽,讓民眾無需移動群聚即可盡覽各家精彩內容。此外,博物館也積極與國際連結,2019年京都舉辦的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大會,共有60多位博物館相關領域人員於大會發表,今年也將再度由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帶隊前往於布拉格舉辦的大會,共同推廣臺灣博物館的力量。
教育部終身教育司副司長顏寶月表示,教育部的博物館、圖書館,近年致力推動智慧博物館,透過圖書館知識歷程紀錄、結合12年課綱的教學服務平台等,讓學生及民眾可以自主學習,使博物館成為終身學習的重要場域。
國立故宮博物院處長徐孝德提到,故宮透過與醫院、安養中心等合作,實踐博物館關懷的力量、健康的力量;推動國內、國際文化觀光,以及發展數位商品NFT,發揮產業的力量;此外,與國際博物館的連結合作、簽訂MOU,則發揮了最柔性的外交力量;而各種數位科技的運用、跨域的合作,則更顯示博物館的力量越來越強大。
文化部表示,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為「博物館的力量(The Power of Museums)」,傳遞博物館具有包含永續發展、數位創新及社群教育3種翻轉世界的力量。配合今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文化部串聯多間博物館推出「博物館×科技」和「臺灣國寶」2支影片,結合訪談館員、記錄工作過程和觀眾體驗畫面,帶領大家一探博物館如何創意運用科技結合研究、典藏和教育工作,如VR體驗、AR實境解謎遊戲、智慧庫房及文物3D掃描研究修復等,也透過影片呈現平時難以一次欣賞的18件臺灣本土國寶文物,如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人獸形玉玦」、國立臺灣美術館「林玉山《蓮池》」、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蟠龍燭臺」等,展現博物館透過典藏,永續保存及傳承臺灣從史前到當代的文化。
同時,推出博物館線上展覽網站,蒐羅涵蓋人文、藝術、自然等類別,近80檔精彩線上展覽和數位資源,如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算×命:歐洲與臺灣的占卜線上特展」、國家人權博物館「風雨同行:亞洲人權創傷記憶線上特展」、國立臺灣美術館「雕塑Playground-國美館藝術漫步地圖」、國立臺灣博物館「孩籽:聽種子的故事線上特展」等。
文化部表示,全臺超過50間博物館和地方文化館將於5月18日當日開放大眾免費入館或提供門票優惠,並於「518國際博物館日」臉書推出抽獎活動。呼籲民眾參觀館所時,配合量測額溫、全程戴口罩及保持1.5公尺以上社交距離,共同維護你我的健康。詳細資訊請上「518國際博物館日」網頁、「518國際博物館日」臉書查詢。
此外,文化部配合藝FUN券推出的「博物館5倍藝FUN送」抽獎活動,於今日抽出第2波好禮得主,包括雕塑大師王秀杞的銅牛雕像、黃土水「水牛群像」銅雕及常玉「花」織品畫等90件精美博物館文創好禮,得獎名單將公布於「518國際博物館日」網頁,請電洽文化部文化資源司林小姐02-8512-6334詢問。
(資料來源: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