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報記者蕭宇廷/臺中報導】動見体《凱吉一歲》將舞蹈肢體、聲響裝置與光影遊戲概念融入創作,突破大眾對音樂的既定印象,是觀眾深入表演場域、體驗聲音創造過程的演出;2013年首演製作即獲選第12屆台新藝術獎年度5大作品。臺中國家歌劇院藝術總監邱瑗分享,觀眾可以在被拆解的鋼琴、各種聲音裝置之間自由遊走、聆聽與觀察各具巧思的發聲,每次演出都會因觀眾參與,產生不同的聲音樣貌。而2022年《凱吉一歲》親子版,將作品全面升級,於5月14日(六)至5月22日(日)在歌劇院小劇場及戶外劇場空間展覽與演出,歡迎大朋友與小朋友拜訪這聲音遊樂場、玩出個人獨特聲響及感官體驗。 《凱吉一歲》是向美國先鋒派古典音樂作曲家約翰.凱吉(John Milton Cage Jr.)致敬的作品,創作源起自動見体核心藝術家林桂如與科技藝術家王仲堃的合作演出,分別擅於音樂和聲音裝置設計的2人合力拆解鋼琴,留下琴鍵、綁上棉線與機械裝置,透過線絲拉動、物件敲擊與電腦程式控制等方式,讓鋼琴發出「非鋼琴」的聲音、開啟現場與音樂的對話。 為讓這段樂音交流更豐富多元,林桂如邀請編舞家董怡芬加入,3人一起玩出多種聲音的可能性;除了作品的靈魂元素「改噪鋼琴」,演出的經典裝置也將以嶄新模樣與觀眾見面。其中,「聲瓶蹺蹺板」結合蹺蹺板的概念,藉由上下擺盪改變水位、產生高低音;名為「看見雨聲」的雨棒以透明質材讓人可以仔細端倪內部構造與聲音的流動;戶外裝置「悄悄話」帶領大家敞開耳朵、聆聽生活裡的各式聲響。 王仲堃說,聲音是很重要的媒介,它把演出中的人、事、物串聯;期待大家能以孩子的視角與耳朵,單純地聆聽、感受及體會這世界的美好。 這次3位核心創作者專注於創造音樂、裝置與肢體間的連結,希望打造親子自在享受的趣味空間,讓人親身感受《凱吉一歲》聲音實驗的魅力。打擊樂手洪于雯與薛詠之運用小巧樂器與生活玩物,輕快敲打鋼琴;舞者陳詣芩與簡慈儀,則用身體律動搭配節奏、巧妙穿梭於場域中。 4位演出者化身白色精靈,帶動觀眾投入聲響體驗,林桂如表示,3位主創這幾年都升格父母,發現和孩子玩樂的時刻特別寶貴美好;這次設計許多親子一起完成的環節,希望大家在《凱吉一歲》這座遊樂場裡,一同發現聲音的各種可能。 《凱吉一歲》發展至今已近10年,曾受邀至多個國內外藝術節演出,並隨空間變化調整裝置。這次在歌劇院登場,串聯小劇場與戶外劇場2個空間,讓觀眾隨演出者遊走,深入裝置場域裡的每個角落,使大家近距離欣賞「改噪鋼琴」、並實際體驗「聲瓶蹺蹺板」的聲音魅力。歌劇院副總監汪虹說,相信不論是大人小孩、只要有好奇心,都非常適合加入、親身體驗這個趣味遊樂場。 落實「安心場館」防疫措施,歌劇院除定時清潔消毒劇場前後台空間、觀眾席及演出裝置外;同時以無接觸驗票、提醒觀眾全程配戴口罩,並於演出暨展覽場內增設酒精機、加強演後劇場進行紫外線消毒等措施。迎接大小朋友一同到場觀賞《凱吉一歲》親子版,期待透過單純的尋聲過程溫暖人心、開拓生活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