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有症狀快篩陽性要做 PCR ,到沒有症狀快篩陽性也要做 PCR。
紐西蘭的作法是無論「有無症狀」,只要快篩陽性都不需要做 PCR 確診。
台灣民眾排隊等 PCR 成亂象
衛福部指揮中心 5 月 5 日宣佈有症狀快篩陽性不用再做 PCR ,但需要醫師視訊確診。不到 1 星期又宣佈並非全部的人快篩陽性就是確診,而是只適用於三種對象:「居家隔離」及「自主防疫」或「居家檢疫」。換句話說,除了這三種對象外,快篩陽性還是要做 PCR 確診。
現在又引出另外一個問題:沒有症狀快篩陽性也要做 PCR 確認
最近看到新聞報導台灣許多民眾沒有症狀、但快篩陽性,於是風雨無阻排隊等做 PCR。這是很奇怪的現象。本人就紐西蘭衛生部的作法與經驗,提出建議,希望有助於改善台灣快篩的亂象。
篩檢目的是什麼?陽性不等於有傳染性
在真實世界,防疫單位自己首先要問一個問題:篩檢敏感度的考量是要找出所有陽性個案(無論有無傳染性),還是只須要找出具有高傳染性的個案?
無論是 PCR 或抗原快篩,即使可以檢測到微量的病毒核酸或蛋白質抗原,陽性結果並非代表病毒感染具有傳染性。例如,PCR Ct 值介於 25 至 2 9時,病毒量低,傳染性也低,PCR 檢測雖陽性,臨床意義卻不大。同樣的 PCR 陽性,但其Ct 值大於 30,沒有傳染性,如果防疫政策還將視為陽性必須隔離,就太離譜了。
雖然醫界對PCR Ct臨界值(cut-off value)與病毒傳染性的關係目前尚未有共識,紐西蘭衛生部將 PCR Ct 臨界值設定為25。因為 PCR Ct 值小於 25 時,所有合格快篩試劑的敏感度與 PCR 一樣好,陽性率達到 100%,又因快篩特異性(專一性)大於 99 %「假陽性」極為罕見,所以快篩陽性就是等於確診,無論有無症狀,都沒有規定需要再做 PCR 確診,只需要居家隔離,自我健康管理即可。7 天後若無症狀變化或症狀沒惡化,即可自行解除隔離。
紐西蘭快篩陽性只要自行登錄!7 天居家隔離
在紐西蘭快篩陽性者只需上網自行登錄即可,接下來就是社區醫療照護團隊負責,個案有任何問題或疑慮,由家庭醫師及社區護理師協助處理,家庭醫師線上就可以開請假證明給有需要的人,不需紙本即可完成線上請假手續。醫護人員快篩陽性者,只需將陽性結果用手機拍照上傳給主管,即可完成請假手續,開始 7 天的居家隔離及自我健康監測。
防疫工作最忌諱的是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指揮中心許多措施不是為了方便民眾,而是為了防弊。例如,民眾快篩陽性,為了「確診證明」,要擠爆視訊經由醫師確診,或排長龍等待做 PCR 確診。浪費防疫資源,民眾又怨聲載道,意義何在?
等候 PCR 確認反增加感染風險
總之,抗原快篩本來就不適合用於無症狀者篩檢,也不鼓勵無症狀者快篩。無症狀者的病毒量很低,即使抗原快篩是陽性,代表病毒傳染性低,再做 PCR 確診多此一舉。或許有人會質疑病毒量雖低,卻還是可能有傳染的風險。
但與其讓沒有症狀快篩陽性的民眾大排長龍等候做 PCR 確診,可能增加交叉感染的風險,紐西蘭衛生部務實的作法是:無症狀者抗原快篩陽性不必做PCR,讓這些沒有症狀的快篩陽性民眾居家隔離、自我健康管理即可,不必為了確認是真陽性或排除假陽性,勞師動眾做 PCR,不僅無助於防疫工作,也浪費醫療資源。
由疫情防治看人性,應驗了有什麼樣的防疫措施就反應出政府的法治思維與人民的公民素質。
編輯/王芊淩、圖/何宜庭、文/蕭孟芳,本文授權自蕭孟芳教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