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scool 小林村 高雄停水

妳也是嘴殘媽媽嗎?問題不是出在孩子身上 而是媽媽的說話方式

Heho健康網/Heho編輯部 2022.05.12 17:00

正向教養,從和孩子好好說話開始

教養專家帶你從說話習慣,培養出孩子的自信、責任、創意等優勢人格素養

作者: 吳秀香

出版社: 台灣廣廈

責任編輯:賴以玲
推薦原因:原來同一種情境,只要換句話說,就會有截然不同的結果。用了錯誤的說話方式,反倒讓親子關係變得疏離,想創造更好的親子關係,就從和孩子好好說話開始。好的說話習慣同時還能培養孩子健康的自尊心、責任感、創意力、正直、同理心、勇氣和懂得感恩。

孩子不聽話,讓我好煩惱。」

「我只是跟孩子說個話,他也要鬧脾氣。」

一位媽媽來找我諮詢時,說話過程中像是天快塌下來一樣不斷大聲嘆氣。這位媽媽在教育企業任職,看過非常多跟教養、育兒相關的書籍。她每次閱讀教養書,都仔細研究應該要如何教養才能讓孩子順利成長、和孩子好好溝通。

然而,實際上她和孩子間的對話成效卻總是不如書上寫的,親子間的鴻溝反而越來越大。她甚至覺得,是不是自己的小孩太特別才會這樣,因為不知道該怎麼辦,於是來找我諮詢。不過諮商後,我很快就發現問題出在什麼地方。問題不在孩子,而是媽媽說話的方式。

「您知道自己都用什麼方式在說話嗎?」

「說話方式嗎?」

「隨著說話方式不同,對話過程和結果也會完全不同。像命令式說法『你應該要怎麼做啊!』跟建議式說法『你可以怎麼做喔!』是不一樣的。即使是同一句話,隨著說話者的態度、表情、聲音和說話方式,意思會大大不同。無論出發點再怎麼好,選錯方式對方就會聽不進去,導致彼此誤會。」

這位媽媽的說話方式,會讓人有焦躁及被命令的感覺。她是職業婦女,每天早上都得趕著上班,經常加班到深夜,下班後還要忙家事。她腦中塞滿工作,很難有時間好好聽孩子說話或陪伴他。再加上她在教育機關負責指導工作,因此說話方式容易讓聽的人有單方面被下指令的感覺。我在大學教書時,也常不自覺就用教導或教訓的語氣說話;不過刻意改正後,現在幾乎聽不到我說命令式的句子了。

這位媽媽也是不自覺使用了命令式的說話方法,只站在媽媽的立場說話,並沒有顧及孩子,也沒有等孩子回答。

為了讓她發現自己說話的問題點,我出了一項作業。我請她回家把她跟孩子的對話錄下來,帶過來找我。她錄下一個禮拜中的三、四段對話,我們一起在諮商室聆聽,發現比較大的問題在於以下兩點。

-早上準備上班時

孩子:「媽媽,幫我綁一下頭髮。」

媽媽:「你自己可以綁嘛!照我上次教你的綁就好!媽媽很忙。」

孩子:「我綁不太起來……」

媽媽:「怎麼連這都做不好?隨便綁一綁!我們得出門了,動作快。」

-晚上下班後

媽媽:「房間怎麼這樣?馬上給我收好。」

孩子:「我會再自己整理。」

媽媽:「自己整理成這個樣子?還不快清乾淨?」

孩子:「等一下……」

在聆聽的過程中,這位媽媽不知所措地臉紅了起來,她說她不知道自己是用這種語氣對孩子講話。早上準備上班的語氣,可以聽得出她的焦躁與怒氣,而下班後的語氣則聽得出隱含強迫的命令和不耐煩。

這種說話方式看起來很稀鬆平常,然而對孩子來說卻相當致命。無論讓孩子用多麼好的東西、吃多麼美味的食物,或是跟孩子有多親密的肢體接觸,孩子還是會因為這些話而覺得自己被輕視,一旦心裡受傷,不僅不想跟媽媽溝通,甚至還會出現反抗。

一般媽媽們常將這些話掛在嘴邊:

「我要罵人了喔!」

「我不是叫你快一點!」

「你懂什麼啊?」

「我就知道會這樣。」

「唉唷!因為你我真的快活不下去了!」

「你連這個都不會嗎?」

「哥哥應該要照顧弟弟妹妹啊!」

雖然只是無心地脫口而出,但這些話就像對孩子射出箭矢一樣,會在孩子心中留下深深的傷口。如果想和孩子進行有共鳴的對話,就要捨棄這種負面的說話方式。心情煩躁或生氣、給人壓迫、強硬、及充滿抱怨的說話方式,都必須立刻改變。

為了穩定孩子的情緒,我們應該用哪種說話方式呢?「不加諸自己的情緒,而是站在孩子的立場思考,並特意選擇正向的說話方式。」

「從容、有同理心、令人愉快、彼此親近、能與孩子產生共鳴、感到滿足、及溫暖」等說話方式。

這幾種,都是我非常推薦媽媽們可以選擇的說話法!

整理/賴以玲 圖/蘇鈺婷

延伸閱讀:

成長路上最好的禮物!正向的家庭關係,比教養技巧更重要

爸媽必學!用溫柔而低沉的聲音和孩子說話,有助孩子的情緒溫度降溫

父母的一句話,影響孩子的一生!用好話教養出良好的孩子

>> 有健康上的困擾嗎?馬上下載 Heho App 來為你解答!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