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一軒/竹縣 報導】臺北榮總新竹分院營養科林瑞媛營養師指出,代謝症候群為數個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之群聚,包括血壓偏高、胰島素阻抗、血脂異常及腹部肥胖等,其中內臟型脂肪的影響比皮下脂肪對心血管疾病相關性更大。1998年世界衛生組織(WHO)與2001年美國國家膽固醇教育計畫成人治療指引第三版(NCEP - ATP Ⅲ)將此「不健康」的訊號提出相同的名稱: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我國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亦於2007年訂定台灣代謝症候群之判定標準。
根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發現,國人罹患代謝症候群之盛行率28.5%,且隨年齡上升而有增加的趨勢,其中65歲以上之老年人男女分別為44.5及57.3%。同時代謝症候群所衍生之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與腎臟疾病等慢性疾病,皆年居台灣十大死因榜中。
不良的生活型態是導致代謝症候群的元兇,其中包含了飲食習慣(高油、高蛋白質、高鈉、高精製糖類、高飽和脂肪、高反式脂肪),因此養成健康飲食型態是預防及治療代謝症候群最有效的方式。
林瑞媛營養師建議,飲食型態把握4大原則:低鹽、低糖、低油及高纖,並參考林瑞媛營養師所整理的地中海型飲食(圖2)及得舒飲食(圖3)原則,針對代謝症候群危險因子有改善效果,「腰」請大家一起檢視自己的飲食習慣,一起健康。
圖一:成人(20歲以上)代謝症候群之判定標準。
圖二:地中海飲食說明。
圖三:得舒飲食說明。
【更多新聞】嘉義市新增138例本土確診案例養「肌」防老「肌」不可失 憨兒運動強身彰化百位診所醫師加入 居家照護團隊守護縣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