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小凌】台灣受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與消費模式,並嚴重衝擊產業經濟,其中觀光、藝文產業更是受到重創。在文化部及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的支持下,新故鄉文教基金會提出「心旅行.綠工藝.生活美地」計畫,持續以生態為體、產業為用、文化生根的核心理念,立足於紙教堂/桃米/埔里原有的綠色旅遊之基礎,結合工藝、人文的力量,在後疫情時代,透過自然為橋樑,工藝為媒介,重新鏈結人與人、人與社區、人與自然的「心」關係,再現地方生命力。
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廖嘉展(左)向文化部李永得部長介紹蝴蝶文創商品。文化部提供。
2022年「花若盛開,蝴蝶自來」生活漆藝特展成果發表記者會,邀請文化部長李永得、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任張仁吉、埔里鎮長廖志城、南投縣文化局李玉蘭副局長及南投縣議員陳宜君等與會。
文化部長李永得表示,桃米社區在埔里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廖嘉展及社區所有人共同努力之下,以社區營造為基礎,從凝聚社區的向心力、喚起共同意識開始,一起尋找社區的整體特色,形成地方上不可取代的力量,桃米社區早已是最原創的地方創生典範。此次「心旅行·綠工藝·生活美地」計畫,讓藝術品不只是展示,也成為生活中易得易用的產品,更是創造工藝產業永續發展的最佳示範。
埔里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廖嘉展則表示,自921地震後受桃米社區邀請進駐辦理災區重建及社區服務迄今已二十餘年,自2011年起推動由文化部支持的「再現埔里蝴蝶王國」計畫,引領埔里生態城鎮的發展形成新的價值,讓蝴蝶成為埔里的特色意象,此次的成果展亦是以蝴蝶為題,將展覽做全新的轉譯,讓蝴蝶聞名世界,從蝴蝶為起點讓國人認識更多臺灣之美。
左起工藝中心主任張仁吉、南投縣員陳宜君、埔里鎮長廖志城、文化部長李永得及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廖嘉展合影。文化部提供。
「心旅行.綠工藝.生活美地」計畫,包含「心旅行.綠工藝」以手作工藝融入旅遊、「竹蝶物語」竹編地景藝術,以及「花開蝶來」文創商品研發等三大主軸。以地方創生、工藝創生的概念與動機,促進藝文人才、工藝專業者、設計者結合在地豐富的自然、人文特色創作,同時藉由人才的培育與傳習,積累社區營運實力與再轉型,帶動地方產業發展契機。結綠色經濟、體驗經濟概念,期盼在工藝導入在地旅遊之嘗試中,推動新的價值創造。
此次邀請漆工藝師張賽青、竹藝師徐暋盛教授漆藝、竹編課程,結合桃米在地社區的綠色旅遊體驗行程。其中,「花若盛開,蝴蝶自來」漆藝課程學員以桃米生態村豐富的蝴蝶、蜻蛉、青蛙等在地元素為主題,運用大埔里地區的紙、竹、木等特色材料,開發具實用性漆藝穿戴飾品,並串接埔里以蝴蝶的食草及蜜源植物為素材的「蝴蝶餐」創意料理之推廣,進行漆藝食器的研發,彰顯在地獨特的飲食主張與生活文化美學魅力。「桃米,心意實竹」工作坊竹編課程教授學習製作健走杖與竹編籃,並實際在低碳旅遊中運用及深化,讓人看見社區生活的雅趣與新生活文化的價值。
「竹蝶物語」竹編地景藝術,邀請竹編藝術家蘇素任和徐暋盛共同參與。蘇素任以台灣常見的桂竹為素材,蝴蝶為發想,創作出高懸在紙教堂內的「希望之翼」,以四片大型竹編作為蝴蝶展翅造型,結合線燈、竹球燈,運用竹溫潤的雅性及工藝性,與紙空間作一次療癒的對話,期盼重燃疫後人民對未來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