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指揮中心昨宣布密切接觸者隔離從「10+7」縮短為「3+4」,多位專家認為此舉似乎「衝太快」,恐導致社區感染人數暴增,更擔心醫療量能難以負荷。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6日表示,「3+4」是學者討論在社會風險裡運作取得的折衷點。
媒體今在防疫記者會上提問,多位專家認為密切接觸者隔離3天太快,希望可以循序漸進以7天或5天的方式,指揮中心沒有考慮的原因是什麼?另外,這次再減掉第3天快篩的原因,是因為快篩試劑不夠嗎,還是有什麼考量,漏掉的風險評估怎麼樣?
陳時中回應,「3+4」本來就是大家在社會風險裡運作取得的折衷點,學者最後還是同意採用「3+4」的方案,另外,有專家認為太急,但在專家學者中幾乎沒有人希望一開始就解隔,因此訂出「3+4」的方案,大家都覺得「3+4」似乎鬆了點,希望能更嚴格,整體來講,我們也考慮居隔到了第3天,多數病毒都已降低,第4天驗過為陰性即可出門。
另外,在收到通知後自行快篩,若陰性則只需到第4天自主健康管理再快篩,不需要在原定的第3日再次快篩。
指揮中心昨拍板的3+4新制引發各界不同意見議論,今也傳出新北市決定不採行,據媒體報導指出,新北市長侯友宜認為居家隔離轉型,應著重於高風險族群的同住家人,採居家快篩與自主健康管理一併執行,才能減少人數保持醫療量能。並在昨深夜緊急研擬「居隔轉型試辦草案」,今送交衛福部盼獲通過早日執行。
「居隔轉型試辦草案」大方向就是讓確診者同住家人、親密接觸者快篩,若陽性就依確診者規定居隔或就醫,若陰性就居家快篩與自主健康管理即可,無需隔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