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膚炎發作起來奇癢難耐,一不小心抓破皮,可能釀成細菌感染,而一發不可收拾!1名林小弟出生6個月就出現皮膚乾癢搔抓的情況,被診斷為重度異位性皮膚炎至今10年,中西醫偏方都試過,仍深受疾病所苦。甚至因抓破皮造成傷口流湯,而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兒科醫師提醒,患者除了靠精準藥物治療外,需注意飲食與注重保養。有研究報導指出,補充益生菌或維他命D後,患者異位性皮膚炎症狀會獲得改善。
過敏常見症狀俗稱「過敏進行曲」,分別是: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氣喘
福利部臺北醫院兒童過敏免疫科王怡人主任表示,過敏常見症狀俗稱過敏進行曲,分別是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氣喘,原因與遺傳性的過敏體質、聚絲蛋白基因變異、皮膚屏障缺損及外在環境的刺激有關。幼童剛開始的症狀表現常是異位性皮膚炎,嚴重騷癢與反覆發作也影響孩子的睡眠、外表及課業表現,而其中有高達80%的兒童會發展過敏性鼻炎或氣喘,實在不能輕忽。
6歲以上兒童與成人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可以使用生物製劑
王怡人主任說明,兒童使用類固醇和口服免疫製劑,易壓抑整體免疫系統、影響發育及肝腎功能,若比照成人照光治療,可能有曬傷、皮膚變黑、皮膚癌的風險,若擔心類固醇和口服免疫抑制劑的副作用,可使用新型生物製劑或非類固醇局部免疫抑制藥膏。衛福部已核准生物製劑可使用於6歲以上兒童與成人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做為精準治療,精準調節免疫抑制第二型發炎反應,安全性較高又能達到減少癢感,及重建皮膚障蔽的功能,不需頻繁每天吃藥及抽血監測。
異位性皮膚炎日常保養
除精準藥物治療外,精準飲食與環境控制及保養也很重要:
1.飲食:
1歲前寶寶盡量喝母奶,若無足夠奶量再搭配低過敏嬰兒奶粉。避免易過敏食物,如帶殼海鮮、花生堅果,沒有吃過的食物在第一次吃時,都先以小份量食用,觀察是否引發過敏,再調整食用量。有研究報導指出,補充益生菌或維他命D後,患者異位性皮膚炎症狀會獲得改善。
2.環境:
減少加重過敏的誘發原因,可用百葉窗代替厚重窗簾,不要養寵物,勤打掃。維持室內濕度在50~65%,寢具以65℃熱水每週定期清洗。建議可先驗過敏原,做好精準環境控制及飲食調整。
3.保養:
夏天隨時擦乾汗水或開冷氣,減少汗水刺激皮膚。冬天加強保濕潤膚補強皮膚屏障。依據王怡人的研究顯示,「若頻繁塗抹含香味的乳液,因其含塑化劑等化學物質,在表皮障壁缺失下易穿透皮膚,反而越保養越嚴重」。所以,一定要使用無香味、不含塑化劑的溫和清潔及潤膚用品。上述個案林小弟進行精準飲食調整、環境控制及治療保養後,已解決長久的困擾及折磨。
若仍然感覺乾癢搔抓很厲害,該怎麼辦?王怡人主任表示,於塗藥後可用濕紗布包紮撓搔處進行濕敷治療,可減緩騷癢感,要維持指甲不過長,睡覺可戴棉質手套減少抓搔導致出現傷口,傷口若滲液、化膿,應趕快至兒童過敏免疫科就醫,預防病程衍變為氣喘的可能。加入病友會互相鼓勵,共同對抗疾病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