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玉錕 大立光 溫嵐

孕期產後痔瘡困擾大!專家盤點預防痔瘡 3 關鍵

Heho健康網/黃慧玫 2022.04.18 11:00

痔瘡一直是許多人難以說出口的隱疾,所謂「十人九痔」,就能知道飽受痔瘡困擾的人有多少。根據統計,台灣痔瘡罹患率高達 86%,孕產婦也有高達 76%曾出現過痔瘡症狀,可說是孕產婦的夢靨。如何預防呢?專家告訴你。

豐榮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鄭智勇指出,久坐、不運動、喝水少、經常便秘及腹瀉、懷孕、體重過重、有家族史者、好吃辛辣和含咖啡因的食物、肛門直腸血流不暢者等,都是痔瘡的高危險族群。

孕期產後「痔瘡」發生高率的 5 原因

而辛辛苦苦懷孕、產子的孕產婦,為何會成為痔瘡的高危險族群呢?他進一步解釋,一般來說,女性得痔瘡的比率大約是男性的 2 倍,主要原因是懷孕生產時壓迫肛門血液循環所致,此外也與以下幾點有關:

  1. 懷孕時因子宮膨大、腹壓增加,造成直腸肛門壓力上升,將肛管內的軟組織擠出肛門,形成痔瘡脫垂。
  2. 懷孕期間骨盆腔的血流增加,肛門處的血流量自然也倍增,使得痔瘡組織內的血管更腫脹。
  3. 孕期的便秘加劇,使得痔瘡更容易好發。
  4. 生產時因鬆弛素分泌,使得骨盆腔肌肉變得鬆弛,讓痔瘡脫出。
  5. 自然產時,在用力將胎兒推出同時也將痔瘡推出肛門。

痔瘡治療前,先依嚴重程度區分 4 級

這時,在排便時會出現鮮紅色的血、肛門處有紅腫異物感、出現觸痛或持續性疼痛,以及肛門有搔癢灼熱感、有塊狀物從肛門脫出等症狀。臨床上,將痔瘡依嚴重程度區分為 4 級:

  • 第一級:痔瘡仍在直腸內,未超過肛門口。
  • 第二級:用力或解便時痔瘡可能會脫出肛門口,且會自己回縮。
  • 第三級:痔瘡脫出肛門口後無法自行回縮,須藉由外力將痔瘡推回。
  • 第四級:痔瘡完全脫出肛門口無法推回肛門內。

鄭智勇醫師表示,若痔瘡不痛不癢、不影響生活時無需積極處理,但若是痔瘡持續脫出、出血甚至疼痛、常有血便時就建議積極治療,同時請醫師鑑別診斷是否與大腸息肉或癌症有關。

痔瘡不治療,可能導致貧血、排便不順

如果痔瘡較為嚴重,已經影響生活品質,卻仍不願意治療,對於健康是一種危害。鄭智勇醫師提到,長期血便易出現缺鐵性貧血。當貧血嚴重時,會出現面色蒼白、噁心、心率加快、倦怠乏力、食欲不振、暈眩休克等後果。

鄭智勇醫師說:「痔瘡導致肛門疼痛,會造成排便困難。這時,患者若持續用力、長時間久坐久蹲等,想順利排乾淨,也可能發生心跳加快,導致腦出血、腦栓塞等憾事。」

孕期產後預防痔瘡 3 原則

如何預防痔瘡呢?鄭智勇醫師提醒,孕產婦的痔瘡形成與懷孕生產時壓迫肛門血液循環所致,在預防上,除了多喝水、適當運動、戒除菸酒、避免刺激性食物等,孕產婦更注意 3 原則,才能避免痔瘡成為生產後遺症。

1.多吃高纖維蔬果,避免便秘

pexels

鄭智勇醫師表示,孕婦便秘的比率不低,原因和子宮變大壓迫腸道,以及荷爾蒙改變有關。懷孕後黃體素會增加,黃體素會讓水分滯留體內,使腸內糞便水分減少,很容易出現硬便不易排出。

建議於懷孕或產後休養期間,多喝水、吃大量蔬果、補充纖維質,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便順暢;必要時,也可以補充益生菌,或請醫師開立軟便劑、輕瀉劑等。他提醒,解便時也應注意出力動作與時間,用力過猛也容易發生痔瘡。

2.別久坐久站,避免肛門局部淤滯

鄭智勇醫師指出,久站或久坐會造成肛門血液循環淤滯,在血液循環不佳的狀況下,就容易產生痔瘡。孕產婦因為活動不便、身體虛弱,較容易有久坐的機會,也就成為痔瘡候選人。

他建議,養成規律運動習慣,散步、快走都是很不錯的運動,能促進肛門周圍組織的血液循環,避免痔瘡內的血管屈張惡化;坐姿應採舒適姿態,勿坐超過 1 小時以上,以免影響肛門周圍血流循環。

3.保持肛門周邊清潔,天天溫水坐浴

鄭智勇醫師提醒,維持肛門周清潔也是相當重要。排便後可用溫水沖洗肛門,並用毛巾或衛生紙輕壓;在沒辦法使用溫水沖洗時,可用濕紙巾擦拭肛門。盡量不要用乾衛生紙反覆擦拭,可能會加劇痔瘡出血。

建議每天以臉盆裝比體溫稍高的溫水,進行溫水坐浴 1~2 次、每次 10〜15 分鐘。「溫水坐浴可增進肛門周邊的血液循環、軟化痔瘡內血栓等作用。產後婦女使用,也可加速傷口恢復。」

鄭智勇醫師呼籲,孕產婦應調整生活步調,避免過度疲勞,並維持良好的情緒,都有助於預防痔瘡的發生。通常產後 3 到 6 個月之間,骨盆腔器官會逐漸復位,脫垂的痔瘡也會有所改善,若超過 6 個月仍有痔瘡問題,應就醫處置。

文 / 黃慧玫、圖 / 巫俊郡

延伸閱讀:

血便是痔瘡、肛門瘻管,還是大腸癌?症狀分辨、治療、手術方式一次看!

排便時流血?10高危險群當心痔瘡找上門

痔瘡出血好難受,8個小動作改善初期痔瘡

>> 有健康上的困擾嗎?馬上下載 Heho App 來為你解答!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