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華資料採礦協會秘書長謝邦彥博士】39 歲的美國數位藝術家「Beeple」溫克曼(Mike Winkelmann)創作的《每一日-第一個 5000 日》(Everydays - The First 5000 Days),是一幅歷時 13 年用 5000 張獨立影像所組合而成的拼貼畫,起標價 100 美元,最終在佳士得以 6934 萬美元(約新台幣 19.6 億元)賣出,創下 NFT(非同質化代幣)售價新高紀錄,讓數位加密貨幣再度成為話題。(圖/AI生成)
對於市場行情總是瞭如指掌的藏家,看到佳士得拍出一張「圖片檔」且以近七千萬美金成交,行情甚至遠超過張大千的畫作。當NFT數位藝術作品的拍賣價格,遠高於知名傳統畫作,這股歷史上無法抵擋的浪潮襲來,我們沒有一個人能夠忽略它,這會讓傳統藝術創作與數位藝術創作產生出甚麼火花?
NFT 市場即將超越傳統藝術
雖然 NFT 的數位藝術交易熱潮延燒,但也引發藝術家們的質疑:「數位藝術哪裡算是藝術?」、「這圖檔是用電腦畫的又存在什麼繪畫技巧?有什麼藝術性?」、「這些旁門左道哪能跟藝術大師的作品相比?」,雖然質疑聲此起彼落,但 NFT 數位藝術的交易熱潮,讓傳統藝術家們也不得不停下來思考: 「一項區塊鏈的新技術NFT看似打通了數位藝術交易與市場的任督二脈,這又是怎麼做到的呢?」、「市場為何這麼熱呢?」。
根據 Business Insider、金融時報報導,Chainalysis 數據顯示,2021 年初到該年 12 月 15 日為止,共有 409 億美元湧入 NFT 市場;倘若納入以太坊區塊鏈以外的數位收藏品,NFT 銷售額還會更高。進入 2022 年後,NFT 熱度有增無減,根據 NonFungible.com,光是一週,NFT 銷售額就高達 5 億美元。NFT 狂潮讓此一市場的規模幾乎快追上傳統藝術品。Art Basel 和 UBS Global Art Market 估計,2021 年全球傳統藝品的規模為 501 億美元。NFT 的數位藝術市場即將超越傳統藝術品市場。
NFT 能讓傳統藝術創作者持續獲利
今年二月,亞洲藝術中心 5 億 NFT 大秀,加密藝術(Crypto Art)特展:「Oasis: Going Meta」。這個 40 歲老畫廊策展 NFT,也象徵了 NFT 趨勢銳不可擋。相較於 NFT,傳統藝術品交易,每次交易都是一錘子買賣。創作者只能獲得第一次交易的部分或全部收益。而在 NFT 中,每次當數字藝術被轉售,原作者都能收到每筆 NFT 銷售的一定比例。因此,來自原始銷售下游發生的所有經濟活動的創作者和藝術家,通過這種方式,創作者獲得了永久收益,真正讓創意得到最大效益化。在這浪潮下,傳統藝術的創作者,該如何搭上這班車而獲利呢?筆者建議如下:
1、產品再製作:將以往實體作品數位化後再加值:如藝術品 3D 化並加上作者簽名的版本。
2、行銷包裝:(1)好的社群媒體協助透過白名單發行,如Demi-Human、Discord等。(2)利用媒體進行故事行銷(如畫家故事、作品故事)與作品包裝賦能。
3、NFT 溢價:創作者保留部分原始發行 NFT,尋求未來溢價空間。
4、信任發行:利用的可以信任的發行平台,解決尋找交易所、轉換虛擬貨幣,Mint(鑄造)及上架的問題。如 Qubic Creator。
「NFT 賣不出去,只是個 .JPG」,傳統藝術創作者必須思考如何在 NFT 浪潮中創造價值並吸引市場注意,否則,NFT 只是個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