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台達綠建築登上 IPCC 解讀 AR6 分享建築減緩氣候變遷

樂聯網/編採中心 2022.04.11 18:20

台達基金會於上周 4 月 7 日舉辦「台達氣候沙龍」記者會,解讀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AR6)第三冊《減緩氣候變遷(AR6 Climate Change 2022: Mitigation of Climate Change)》報告精華。報告中提及台達鄭崇華創辦人捐建的「成功大學孫運璿綠建築研究大樓」,以優異的節能效率成為全球建築物減碳典範。包括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名譽教授陳泰然、成功大學建築學系林憲德教授、國際氣候發展智庫(ICDI) 趙恭岳執行長,以及 IPCC 報告首席作者之一的 Yamina Saheb 等專家,都參與本次線上活動提供建議。

台達集團創辦人鄭崇華表示,近來世界各國為邁向 2050 碳中和而展開行動,IPCC 最新報告盤點了目前人類已知的科技,可如何達成阻止升溫超過 1.5 度的目標。成大孫運璿綠建築研究大樓落成時就較同類型建築節能 65%,如今啟用超過十年,最新計算的節能績效已經提升到 86%,證實綠建築的減碳作法值得進一步推廣。

成功大學孫運璿綠建築研究大樓成為全球建築物減碳典範。

成功大學建築學系教授林憲德分享,被外界譽為「綠色魔法學校」的孫運璿綠建築研究大樓,當年成功運用本土能量和環保技術,打造出高績效環境友善建築。也期待台灣準備推動的「建築能源護照」制度;國際氣候發展智庫執行長趙恭岳報告,由台達基金會、中央氣象局、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共同打造的「Green BIM 建築微氣候資料庫」,實際導入新北市樹林藝文綜合行政大樓帶來可觀的節能實績。

IPCC《減緩氣候變遷》報告建築專章首席作者 Yamina Saheb 強調,建築部門在未來淨零路徑中扮演重要角色,這次報告裡特別強調「豐足」(sufficiency)概念,透過政策的規範和導引,可以預先避免能源、材料、水和土地的浪費,大幅提高建築部門的減碳績效。而且,即便位於不同的氣候特色跟地理條件,各國的建築部門都有可能達到零耗能、甚至零碳的潛力。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