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包容過世 天氣 國土計畫法

耿榮水兩岸論衡》我看裴洛西推遲台灣之行

優傳媒/ 2022.04.11 07:08

不管裴洛西染疫是真是假,她願意甘冒損及個人政治聲望風險,毅然取消亞洲和台灣之行,應該是在權衡自身與國家利益之後,不得不作的痛苦決定。所彰顯的最大政治意義是,美國再不能用過去的眼光看待中國了,相反的,必須很在乎且很認真的重視北京的任何反應。(圖/取自網路)

 

作者/耿榮水                                

 

美國衆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日前上演了一齣不小的政治懸疑劇。報載她原訂4月8~10日率團訪日,之後變更原來要訪南韓的行程,前來臺灣訪問,卻在臨行之前宣佈因感染新冠肺炎,核酸檢測呈陽性,不得已而推遲了亞洲之行,自然也包括台灣在內。

 

此事究竟真相如何,莫衷一是,連日各方多所解讀,台灣朝野反應也不一。官方煞有其事當真,蔡總統推文表達關切之意,駐美代表處也代表政府予以慰問並祝福她早日恢復健康。在野人士則咸表懷疑,多數認為主要係因對岸反應強烈,懾於中共威脅而託病暫時推遲亞洲之行,實際等於終止取消這趟不尋常之旅。

 

掀起這場外交風波的始作俑者,其實是日本非主流媒體的小報"富士新聞",她最早獨家報導裴洛西將於4月8日率團到東京,10日見過岸田首相後即轉往臺北訪問。此則敏感訊息迅為台灣的聯合報所引用,不旋踵即在兩岸炸鍋,不到三小時各方都有了反應,尤其中共反應更是強烈,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以四個"嚴重"予以嚴厲警告,連王毅也說美國踩到了"一個中國"紅線,後果自負。

 

台灣當局則猶抱琵琶半遮面,既不承認也不否認,只說會"適時"公佈詳情,但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言談間已難掩喜色。另外立法院長遊錫堃也說他"知道一點點",民運人士吾爾開希則明言,他將於11日下午以立法院人權促進會祕書長身份會見這位"認識30年的老朋友"。臺北內湖萬豪酒店也被預訂了十多間行政套房,包括一間頂級總統套房。種種跡象顯示,裴洛西預計訪台應是百分百的事,只因基於台美雙方默契與國安顧慮,暫時祕而不宣而已。

 

台美雙方之間均守口如瓶,應該是顧慮若過早暴露行程,可能節外生枝,重演去(2021)年1月間前美駐聯合國大使克拉芙特(Kelly Craft)預計訪台卻中途折返的憾事。台美雙方大概都希望以迅雷不及掩耳造成的既成事實,遂行並達到震撼外交的效果。實則中共透過種種情報或外交管道關係,早已知悉裴洛西確定訪台,並非如報載臨時變更南韓的行程。

 

即使筆者這等閒散之人,在此約一星期前的清明節連假之前,即有大陸友人告以裴洛西即將訪台,詢問我有何看法?我初聞並不以為意,認為此刻現任美國重量級政要訪台可能性甚小,中共勢必不能隱忍,拜登也不至於在與習近平二次視訊會議、有求於中國後不久,即作出明顯破壞中美關係的蠢事。孰料事實證明,民主黨政府大搞兩面手法,白宮也許真的不願惹事;但裴洛西為求年底順利連任,可能不惜打出較為強硬的反中反共牌。吾人在評估觀察兩岸與中美台關係時,實不可流於片面、假相或一廂情願。

 

至於北京何以事先知悉此事,卻不願捅破,必須留待媒體大幅報導後才發出強烈聲明?此中可能涉及外交顏面與實際效果問題。若過早強烈反應又無力阻止,則中共臉上無光,不如以靜制動,待成為事實後再作反應,如此或更為師出有名。

 

1999年底的"兩國論"風波,主要係因李登輝對外媒(德國之聲)訪問的談話,首次提出兩岸為"特殊國與國關係"說法,讓中共在國際社會和外人面前無法交待,遂釀成兩岸政治風暴。事後唐樹備嘗對筆者坦言,設若李登輝只是在臺灣內部談話,中共反應也許不致那麼強烈。

 

去年蔡英文在國慶文告中,提出台灣的"四大堅持",其中竟公然出現"堅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字眼,其嚴重性遠遠超過"兩國論"。但中共僅低調處理,並未有大動作,除了考慮在"20大"以前兩岸關係儘量維穩外,蔡僅對臺灣內部發言,影響未及於國際社會,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目前中美台三角關係,的確處於極度敏感又複雜萬端的階段。美國想打"台灣牌",以遂其"以台制中"的目的,但表面又不能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內容。臺灣則欲藉美國之虎威,挾洋自重,抗中保台,進而達到兩岸分治分裂之最終目標。但無論動機何在,目前三方均有各自謹守的底線。

 

美國以最近拜習二次視訊會議提出的"四不一無意"為對華的基本政策;臺灣表面仍以不挑釁、不改變一中憲法、遵行兩岸關係條例現狀的大陸政策為原則;北京自也不例外,尤其在今年下半年順利召開"20大"之前,更有其階段性的容忍底線。此三者關係運用之妙,更是政治藝術的極度發揮。

 

以筆者觀察評估,當前中共對台政策,特別是在"20大"召開之前,應以:

 

一、台灣不搞法理台獨。

二、台軍不對共軍發出第一槍。                            

三、台灣不讓外國軍隊(主要為美軍)進入。                    

 

這三件事為兩岸關係最後底線,除此以外北京都可容忍於一時,不致對台有何重大動作,特別是軍事行動。

 

不搞法理台獨主要呈現在第二任蔡政府力推的修憲議題上,凡是不動領土主權範圍、不動增修條文有關統一的前言部份,就不算是台獨。儘管北京對蔡政府修憲動機難免要嘟噥兩句,但只要不觸及前述的關鍵部分,其他都是可以容忍的範圍。

 

不對共軍發出第一槍,則顯示台灣願意面對甚至臣服於中共武力威懾而不作軍事上的任何對抗與反擊,這主要呈現在台軍因應共機繞台、進入台灣飛航情報區的作為上,這方面蔡政府算是體認深刻,台軍高層如嚴德發、邱國正近年來也不斷強調此點的重要性。

 

至於北京不能容忍外部勢力(主要是軍隊)進入台灣,則屬人盡皆知的底線。多年前中共駐美公使李克新發出的"美國軍艦進入高雄港之日,即為解放軍武統台灣之時"警告,就是最好的說明。平時偶有傳出AIT藏有現役美軍,或有零星美軍以顧問身份在台活動者,北京也會睜眼閉眼加以容忍,不予細究。

 

當然,[反分裂法]中提出的若是台灣動亂不止,也是中共採取非和平方式統一的時機,此事因發生可能性極微,可略而不計。

 

準此以觀,則此次裴洛西即便真的"竄訪"台灣,中共究竟會有何強烈反應?可能強烈到什麼程度?仍是可以深入探究的議題。中共外交部在新聞發佈會或官媒上的發言,基本上只是一種外交表態,並沒有具體明說實際的做法。胡錫進在個人視頻上則提出兩項具體建議,都屬軍事上的高度敏感且強硬作為:一是派出共機尾隨裴洛西專機,一路跟監,並宣佈台灣為禁航區,禁止各國飛機進出臺灣領空。二是派出共機來回穿越台灣上空,藉此宣示主權,達到威懾效果。

 

胡錫進平時代表中共內部的武統派聲音,有一定的民意基礎,但畢竟是已下了崗的非主流媒體人,為蹭網紅聲量,有時難免"胡侃"過了頭;宣洩一下情緒可以,卻不能代表黨中央發言,更非當前中共對台政策主旋律,只能看看或聽聽就好,屬於"妄議中央"類型,當不得真。設若北京採行胡的建言,則台海情勢必然迅即惡化,無異已進入戰爭狀態,不單是宣示主權或威懾台軍那麼單純而已。

 

此事令筆者想起一件往事。96年台海爆發軍事危機時,中共演習試射飛彈,以彈落在臺灣島四周海面為目標,我當時即向中共首任中央台辦主任、開國少將楊斯德反映外界意見,並轉述看法,質疑中共飛彈何以不直接穿越臺灣上空,如此豈不更有鎮懾與宣示主權效果?楊聞言睜大眼睛說:"那怎麼可以?萬一導彈中途掉落在臺灣島上、造成死傷怎麼辦?那就不是演習,是正式開戰了!"

     

可見中共進行武力展示是十分慎重的,軍演就是軍演,實戰就是實戰,兩者是有明顯區分的,不可能混為一談,不像老胡建議的那麼任性與草率。當然,此中或有兩手準備,但實際作為上仍以堅持其原定所設之戰略目標為首要原則。

 

以目前的共機繞台為例,主要還是在加強戰略威懾,打擊並削弱台軍士氣,使之成為兩岸對峙的新常態而已,並非真正要對台動武,畢竟時機未到,未來武統也不必然會採用這種方式。除非台軍沉不住氣反擊,率先開出第一槍,則理論上應無擦槍走火的可能,前陸委會副主委趙建民形容共機繞台為"準戰爭狀態",應該是言過其實了。

 

筆者以為 ,若裴洛西果真來台,在前述三大底線未被破壞之前,以目前狀況和現實條件,中共可能採取的反制措施仍多屬於外交層面 ,大概最可能是:召見剛到任的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當面以嚴厲言詞表達抗議;或暫停中美各方面高層對話接觸(包括視訊);或暫不恢復已被中國接管長達一年多的三個成都總領事館。如此而已。北京最強烈的反應大概也只能:召回剛到華盛頓履任不久的駐美大使秦剛,或同時以不受歡迎之名義驅逐伯恩斯大使而已。不過即使中美關係走到這一步,確實也如同雪上加霜,比川普時代還要糟糕,這當然不是拜登政府所願意見到的,特別是在俄烏交戰、世局激烈動盪之際,白宮必然不願裴洛西跑去台灣惹事生非。

 

故而當中共外交部門相繼表態,向美國傳達此事之嚴重性時,拜登政府必會加以正視並認真考慮,最終取得同屬民主黨的裴洛西議長理解,臨時中止了這趟既高度爭議又充滿危險的亞洲之行,暫時化解這場攸關中美台三方的外交危機。

 

有論者將此次裴洛西台灣之行,與25年前同樣是現任衆議院議長金瑞契訪台之行相提並論,認為既有前例可循,對岸大可不必反應過度。惟此時此刻國際大環境迥異於往昔。當時中美關係互信基礎較為穩固,自96年飛彈危機後,柯林頓拋出的"三不"政策保證,北京是比較相信的;不像現在中美互信甚低,拜登政府經常言行不一,說一套做一套,中共早就提高警覺,對美凡事都要多一些心眼。

 

最大的改變應是中共已非昔日阿蒙,綜合國力大幅提升,足可與美國平起平坐,不必再看人臉色。此次裴洛西不管染疫是真是假,她願意甘冒損及個人政治聲望風險,毅然取消亞洲和台灣之行,應該是在權衡自身與國家利益之後,不得不作的痛苦決定。所彰顯的最大政治意義是,美國再不能用過去的眼光看待中國了,相反的,必須很在乎且很認真的重視北京的任何反應。

 

至於台灣也應從此事得到教訓,即使蔡政府甘於做為強權的一顆棋子,也要隨時掂量自己到底有多重,絕不能高估自己份量,或一廂情願自認背後有靠山就恣意得瑟;否則以後類似此次裴洛西上下不得、來去不定的尷尬事件,恐將會不斷發生。

 

(作者言論不盡代表本網立場)

 

作者簡介

耿榮水,資深媒體人,祖籍褔建詔安,出生於台灣苗栗,遷台第七代,嘗戲稱為「真台胞」,以別於1949年來台之「假台胞」。

早年曾在《中國時報》丶《自立晚報》任職,先後主編創辦《縱橫》、《前進》、《雷聲》丶《薪火》等多家黨外雜誌,著有「誰是蔣經國的接班人?」丶「孫立人事件始末記」等書,筆鋒深刻犀利,突破戒嚴時期諸多禁忌,曾為臺灣言論自由做出貢獻。

中年熱衷頻繁於兩岸交流,見證兩岸實力之興衰起伏,包括大陸30年來改革開放之艱辛曲折過程,有第一手之見聞資料。

現於故鄉自建「拙廬」書屋,整理一生可資紀念之重要文章、見聞、筆記等,擬適時出版,名曰「拙廬雜記」。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