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俠客會客室》你的感覺又被操控了嗎?

優傳媒/ 2022.04.08 08:23

在假訊息盛行的時代,任何公共議題與政策的提出,人們都要學會獨立思考,蒐集足夠的資訊、分析正反兩方利弊得失之後,再決定你的立場,不要成為人家玩弄的愚民。(圖/取自網路)

 

作者/黃丙喜

 

假消息現在變成我們生活的新常態,要分辨其間的真假已經够不容易了;擁有資訊方還可以借著釋放消息的不同時間、內容和解釋,操控人們的情绪、思維和決定。我們只有更加理性面對,才能避免被這種片面扭曲的資訊洗腦。

 

影帝舞台打人事件,餘波盪漾

 

網路最近廣傳一名國小老師有關影帝賞巴掌事件的意見調查。這個三班學生的社會課討論發現,相關訊息包括給予的內容及其多寡、時間和說明的不同,會充份影響學生對相關人士某些行為的支持或反對程度。這堂社會課引起大家關注的主因是,它勾起了大衆對今日各種傳播媒體是否被高度掌控的疑慮。

 

這件奧斯卡頒獎典禮的意外插曲至今餘波盪漾:克里斯洛克脫口秀門票賣翻,黃牛票價炒高八倍;金凱瑞唾棄威爾史密斯,說如果自己被打會求償二億美金;台灣某一媒體民調顯示五成三的人支持威爾史密斯打巴掌。而隨著事件的發展,不支持打人行為的比率卻日漸增多了。為甚麼在不同的時空,被餵養不同的資訊,人們支持或反對的態度就會截然不同?

 

人腦如電腦,也容易發燒

 

人類的大腦是非常精緻的器官,它是主宰我們思考和行動的中樞,有許多理性和感性的優點。但它由於每天要花掉我們近25%的能量,所以也像電腦的中央處理器一樣,容易發燒過熱,經常會被非理性的種種負面情绪所影響,而做出不理性的行為決策。腦神經科學和認知心理近年的研究重點就在人們如何運用理性思維去避免非理性的行為。

 

人在做決策時到底是先選擇,再找理由去支持自己的決定;還是先分析,再來做決定?許多的研究實驗會嚇你一跳,有相當多的結論顯示,人大部份的時候都是先做決策再去分析、找理由。「誰說人是理性的?」可以說是人們決策行為的常態。

 

話怎麼說,對人的決定有很大差別

 

人的大腦要記的事情太多,它的長期記憶裡多半只剩下快樂和痛苦的兩個極端。所以,話怎麼說確實會顯著影響人的決定,販賣恐懼和倡議樂觀,是政治宣傳裡經常使用的手法。一場俄烏戰爭的不同陣營,正在各自大肆運用類似洗腦行徑。想老王賣瓜的,拼命說自已有多棒多好;想滅對手氣焰的,則暗地裡損別人有多壞多差。

 

反正,一把號可以各吹各的調。那怕是影片沒有造假,取景不同、剪接不同、說法不同,都可輕易玩出牽著別人鼻子走的訊息。

 

理性查證,別輕易被人唬弄了

 

正如這位國小老師所說,任何公共議題與政策的提出,人們都要學會獨立思考,蒐集足夠的資訊、分析正反兩方利弊得失之後,再決定你的立場。

 

總而言之,針對不同的訊息,我們都應該查證,而不是照單全收,人云亦云。媒體、政客特別有可能說錯弄假。大家要做個成熟有判斷力的人,不要成為人家玩弄的愚民。

 

作者簡介

黃丙喜,筆耕公共政策三十年,期許為國泰民安增動力,為社會公義添喉舌。

出身新聞媒體,而後轉任台灣大型和跨國企業,赴美獲管理學博士,先後在南洋理工大學、芬蘭厄爾托大學和台灣科技大學教授IMBA和EMBA學程,並任國發會、經濟部、衛福部等政府機構專案顧問,負責政策前瞻、國會溝通和危機管理。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