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av 九淺一深

烏克蘭戰爭/拜登訪歐指控普丁屠夫 俄國導彈落下屠戮生靈

匯流新聞網/屈 彥辰 2022.03.27 15:06

俄國總統普丁正討論應對國際制裁的措施,以盡量減少制裁對俄羅斯經濟的影響。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屈彥辰/綜合報導

2月24日凌晨,俄羅斯軍隊入侵烏克蘭,開啟這場自二戰以來最血腥的衝突。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的訪問歐洲之行來到最後一站——波蘭,拜登個人在此重要時刻的重要演講,脫口而出的「屠夫」(butcher)指向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同時俄羅斯的導彈也在利沃夫(Lviv)落下,猶如隔空反駁拜登的屠夫指控。

根據美國媒體CNN報導,拜登個人和其團隊並不相信烏克蘭的血腥衝突即將結束。拜登本人表示,「這場戰鬥不會在幾天或幾個月內獲勝,我們需要為未來的長期戰鬥做好準備。」

至於俄羅斯聲稱要縮小其軍事目標,遭到美國官員私下質疑,認為是否真如俄羅斯聲稱的那樣,必須要視俄軍實際動向而定。

拜登訪問歐洲之行旨在表明美國的決心,他想在戰爭的關鍵時刻來到歐洲,與領導人面對面會面。

由於峰會的時間安排很突然,讓一些歐洲官員懷疑,如果沒有足夠的時間準備,會談是否會產生任何結果?也有西方官員擔心,拜登堅持舉行會晤是試圖強迫就剩餘的癥結點作出決定。另有人擔憂,拜登的訪問不會加強盟友之間的團結,反而會暴露仍然存在的裂痕。

當拜登來到波蘭——歐洲的最後一站,宣布俄羅斯總統「不能繼續掌權」(cannot remain in power),引起軒然大波,更讓拜登幕僚感到相當驚訝,因為拜登所言並不在他們花了數小時,研擬與完善出白宮認為是拜登總統任期的重要時刻的演講。白宮官員聚集在波蘭古老城堡(拜登演講地)的後台,趕忙澄清拜登並沒有呼籲改變政權,據不具名的官員稱,在過去的一個月裡,拜登對普丁的看法變得越來越陰暗,拜登形容普丁為「屠夫」。

CNN引用拜登幕僚的說法,表示拜登一直希望避免冷戰,但相反的是,當拜登離開歐洲,此一時刻似乎比以往的任何時候,都更直接的與俄羅斯領導人發生衝突。

美國總統拜登會見波蘭82空降師的成員。

美國白宮方面再次澄清,美國不會向烏克蘭派遣美軍。在拜登表示他將對俄羅斯在烏克蘭使用化學武器做出實際回應後,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公開保證,美國在任何情況下都無意使用化學武器。

拜登訪問歐洲的目的之一是透過會見難民和幫助難民的救援者,以及他部署在北約東部邊界以威懾普丁的美軍,為他的決策注入「人的維度」(human dimension)。拜登說,他希望看到更多,渴望訪問烏克蘭本身,見證它的苦難,他強調,他曾經進出伊拉克和阿富汗超過40次。

然而,拜登幕僚從未認真考慮過進入烏克蘭境內,原因是不同於伊拉克或阿富汗的情況,美國的基地和人員可以幫助確保領空安全,而烏克蘭並不是美國的戰區,拜登亦正試著界定下一階段的衝突。

烏克蘭首都基輔的人們相當關注北約峰會的情況,等到的卻只有「令人沮喪」的結果。北約領導人仍然堅決反對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提出的設立禁飛區的呼籲,澤倫斯基甚至沒有再次提出要求,僅指出他從未收到對他的請求的明確答覆。

烏克蘭總統辦公室主任耶爾馬克(Andriy Yermak)表示,「老實說,我們非常失望。我們期待更多的勇敢、大膽的決定。但聯盟做出的決定就像沒有戰爭一樣。」拜登甚至承諾,如果普丁在烏克蘭使用化學武器,將按情況作出回應,不過烏克蘭官員則視其為不可靠的口頭承諾。

烏克蘭國會議員魯迪克(Kira Rudik)接受媒體採訪時,忍不住表示「我們聽到的是,我們可以死於子彈,我們可以死於導彈,我的人民可以在被佔領的城市中死於飢餓。但如果是使用化學武器,那麼將會是一種改變。你可以想像這非常痛苦,這非常煩人。」

魯迪克反問,「如果全世界都如此害怕普丁,為什麼拜登說『如果發生化學襲擊,我們會改變主意』?你知道這聽起來有多殘忍嗎?」

俄烏戰爭期間,美國總統拜登和波蘭總統杜達會晤。

據CNN報導,波蘭總統杜達(Andrzej Duda)與拜登會面時,當面表示「我們知道俄羅斯帝國主義代表什麼,我們知道被俄羅斯武裝部隊襲擊意味著什麼,因為我們的祖父和曾祖父經歷過這種情況,甚至我們的父母也經歷過這種情況」,「所以,謝謝你的光臨,首先,感謝你令人難以置信的領導。」

隨著俄烏戰事陷入膠著,俄軍考慮限縮軍事目標之際,有論者指出,這時候的普丁「比任何時候的他更加危險」。

照片來源:Joe Biden twitter、President of Russia twitter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烏克蘭反擊俄羅斯試奪基輔失土 美歐領導齊聚北約峰會難阻普丁侵略

歐盟美國發聯合聲明:與烏克蘭站一起 實質幫助強化民主韌性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