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醫學教育品質,花蓮慈濟醫院教學部推出全臺首創「身教傳承計畫」,經家屬同意後,應用最新3D模擬技術輔助手術,將科技結合大體老師,建立「大體老師數位人文資料庫」,讓醫師或醫學生在進大體模擬手術時不僅限於單次的練習,而是透過AR與VR技術的重建能夠反覆學習,延展無語良師的長情大愛。
花蓮慈院教學部主任謝明蓁指出,「無語良師——身教傳承計畫」是紀錄並留存大體老師生前的數位影像,包括電腦斷層等病理和生理資料,以及敘事訪談,全部匯入數位解剖檯,建立一生經歷與及疾病史,透過AR與VR技術結合智慧眼鏡重建大體老師的形體。標準化病人「良語良師」與化身大愛的大體老師「無語良師」為慈濟醫學教育的兩大特色,其中慈濟志工王進雄師兄生前是花蓮慈院在二零一零年招募的首批標準化病人,在師兄本人與家屬的發心下,王師兄於去年底意外逝世後也捐贈大體,將這份愛延續,化無用為大用,並加入「身教傳承計畫」,成為全臺灣第一部虛擬大體模擬手術教科書。
日前在慈濟大學舉辦的大體模擬手術中,花蓮慈院骨科團隊即利用王師兄師兄生前的資料,事前3D列印模擬骨盆,結合MR技術進行骨盆腔重建的模擬手術。花蓮慈院骨科部副主任葉光庭舉例,戴上3D眼鏡後即擁有了手術導航的協助,若是導航的影像資訊系統足夠強大,就能在術前做更多的準備,以因應骨科複雜手術中會遇到的狀況,提前擬定對策,為病患量身打造一套最適合的治療方案。例如手術中需要建置骨板或植入骨釘,這在過去往往需要多次進入開刀房觀察並調整細節才能完成;而有了系統輔助,透過骨折重建模擬軟體及雲端傳遞功能,即能夠進行術前精密規劃後再進行複雜骨折手術,有效減少手術時間、患者的出血量,降低手術風險。
謝明蓁主任感恩無語良師捨身奉獻,成就無數仁醫。得益於數位科技的進步,最新的觸控式數位教學解剖台可以把人體的解剖影像和病理資訊都呈現在上面,突破過往必須要有一個實體大體老師才能練習的限制,目前已經開發到等同人身大小,能夠放大到百萬千萬倍的病理組織,操作者可以因此學到解剖、病理、藥理,甚至是更進階的專科治療或術式。
如今的醫學教育已邁入「高擬真」時代,儘管花蓮慈院與慈濟大學醫學院有無語良師的奉獻,但並非所有的醫療院所都有足夠的手術模擬資源提供給醫師和醫學生;謝明蓁主任表示,如果未來技術發展成熟,持續將大體老師的大愛結合高科技應用,精準計算與模擬每個手術步驟及過程所需注意的細節,不只骨科患者,將有更多不同科別的醫師與病人受益,且能推廣到全臺各醫療院校幫助更多醫師與醫學生。
(撰文:鍾懷諠,攝影:慈濟大學模擬醫學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