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臺灣女性從政率創新高 政策愈趨多元化

客家電視台/胡吰誌 林柏均 林敬祐 臺北.苗栗 2022.03.08 12:40

近年有愈來愈多女性踏入政壇,總統蔡英文和閣員,以及多位地方首長都是女性,立法院有超過4成是女性立委,揮別以往從政者多是男性的現象,許多議題、政策關注面向都更趨多元。 (2022.01.10)「來歡迎我們的新科中二選區的立委,我們的林靜儀醫師。」 2022年1月,臺中第二選區立委補選,民進黨的林靜儀勝出,國會殿堂再添一席女性成員, 2022.01.10 OUT,我國女性立委比例創下新高。 民進黨立委 林靜儀:「所謂我們講的性別平等議題來說,不是單純只有讓女性可以得到權力,而是全部的國家的國人都可以共享,男性跟女性對於這個國家的貢獻。」 記者 胡吰誌:「根據行政院性平處發布的,2022年性別圖像來看,我國女性立法委員比例,從2020年的41.6%,隨後林靜儀的補選勝選,更提升到42.5%,創下臺灣國會有史以來新高,也成為亞洲第一。」 立院性平委員會委員 洪申翰:「(女性參政)第一個,非常非常地堅毅、堅定,然後又常常,其實是可以很柔軟、很細膩,其實這對政治工作來說,是非常非常需要的一個特質。」 立院性平委員會委員 王婉諭:「對於很多政策方面都有很大的進步,或是很大的幫助就在於說,因為不同的性別又是不同的角度,其實更有可能兼顧到,每個族群所需要的保障,或是每個族群所需要的政策。」 「身為立法委員,部長您知道嗎?局長你認同嗎?請勞動部。」 我國為了促進女性參政,選舉制度採行「婦女保障名額」,大幅提升女性參政的「量」,不過真的如預期落實性別平等了嗎?學者則持保留態度。 聯合大學客家語言與傳播研究所教授 吳翠松(性別政治研究) :「有很多的女性的、女性的參選人或者是女性的當選人,她其實是背後是因為她,繼承了她先前父系的一些、一些概念,或者一些資源她才當選,所以我不認為這個地方是,有女性的一個當選人,就等於是女性有性平意識這樣。」 有了婦女保障名額,為民喉舌的民代,女性面孔逐漸增加,不過不只民意代表。 (2016.01.16)「感謝大家對蔡英文,對陳建仁的支持!」 2016年臺灣衝破性別的「玻璃天花板」,出現首位女性總統。 總統 蔡英文(2021.03.08):「女性傑出的表現,不必刻意地被當成樣板,而是可以成為自然的,理所當然的存在。」 早在蔡英文之前,曾任副總統的呂秀蓮,70年代即活躍於臺灣政壇,更曾兩度入主桃園縣府,呂秀蓮認為女性從政,可更加發揮與生俱來的特質。 前副總統 呂秀蓮(2019.09.17):「我們大家可以做獨立自主的民主人。」 過去政壇中性別刻板印象鮮明,男性參政機會多於女性,學者認為在不同領域的政策面,例如國防、軍事等,較容易充斥男性單方面思維,至於社福這一塊,則相對容易被忽視。 聯合大學客家語言與傳播研究所教授 吳翠松:「(性別政治研究)我覺得長期以來,在某一個文化上面就是這個位置都是男生,所以你會給出的東西,永遠都是男生的,覺得應該要這樣做做做做做,就像我覺得軍事或國防這些東西,都是男生的思維,(女性參政)她其實是對整個世界,或者整個社會是更美好的,因為她讓另外一半也一起(提升),而且看到了一個更圓滿的一個環境。」 在21世紀全球性平浪潮下,提倡性別平等的民間團體,如雨後春筍般設立,各組織紛紛推出女性代表投入參選,不僅讓議題、政策增添多元思考,也透過實際作為鼓勵女性勇闖政治路。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