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循六堆傳統 北市首辦拜新丁新枝傳揚文化

客家電視台/錢薇如 蔡奕輝 臺北 2022.03.08 13:42

去年(110年)屏東縣佳冬鄉六根庄首度打破重男傳統,拜新丁時也開放女嬰擺放供品,男稱「新丁」、女則為「新枝」,特別的是這個「首度」到了今年又創下另一個首度,會這麼說是因為這項習俗「外溢」到它鄉,上個週末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首度辦「新丁新枝祈福儀式」,把佳冬的習俗複製到臺北來。 喜獲麟兒的家長們,周邊滿溢著幸福氛圍,他們特地帶著心肝寶貝,參加「新丁新枝祈福儀式」,臺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今年(111年)首度舉辦這項活動,對許多民眾來說很新鮮。 民眾:「有看到這個活動,所以才來參加,以前都沒有參加過。」 沒看過、沒聽過不意外,許多民眾或許就跟他們一樣,不曾參加這項生命禮俗賀新生,臺中東勢有流傳已久的打新丁文化,屏東佳冬則有「做福拜新丁」,當地流傳了上百年的習俗,去年開始不只延續家族中添男丁,會「打新丁」的既有做法,添女孩也開始「打新枝」,今年這項習俗從南部向外擴散,在臺北市再現。 臺北市客基會執行長 徐世勲:「我們想到在都會區,大家沒辦法去到原鄉,但是我們在都會區也可以辦,真正我們客家傳統的新丁,新丁、新枝讓他們祈福的活動。」 得知最熟悉的家鄉文化,出現在其它地區,這位六堆阿婆很興奮,這一天她北上不只看孫,更是熱情參與響應。 六堆阿婆 曾麗玉:「各個庄頭取的名字不一樣,叫的名字不一樣,有新燈、新枝,還有新生、新妹、新鳳都有,不過只有左堆,其它沒有特別為了這些生的小孩子,沒有為新丁、新枝辦這個活動。」 來自臺中東勢的打粄師傅,這一天帶著超過40年的老經驗,轉移陣地 來到臺北,製作40斤的大型新丁粄。 記者 錢薇如:「現在可以看到,從臺中東勢來的師傅,正在打新丁粄,可以從打粄的圖形看出,現在如果是生男生,就會打像烏龜圖形的新丁粄,如果生女生就會(打)像壽桃圖形的,就是打桃粄,所以現在從傳統祭典當中,也看得出來有達到性別平權的觀念。」 臺北市客基會執行長 徐世勲:「臺北市我想是可能是全臺灣,最重視性別平權的地方,因為都會區和世界潮流都跟得上,所以我也希望說,在都會區辦的活動,也比較重視這個。」 前一年度最早誕生的男女寶寶稱為「新丁頭」、「新枝頭」,用紅棉線把百元鈔票綁成花朵後,掛在他們的脖子上,也代表對他們無限的祝福。 新丁頭寶寶父親 謝先生:「想說來給土地公,來幫小孩做一個祈福而已啦,對啊 也沒有想到,正好是就這一年來最大的,所以就變成了『新丁頭』這樣。」 新枝頭寶寶母親 吳小姐:「就是祈福,然後又是新的一年的開始,對 就很高興來參加。」 都市化之下,人口從鄉村往城市集中,移動過程中,傳統文化與人的距離漸行漸遠,散播新生兒誕生喜悅的「迎新丁新枝」,從客庄向外擴散,不間斷地繼續流傳。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