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長張麗善表示,全國大豆種植面積約3430公頃、產量4447公噸,雲林縣種植面積約329公頃,年產量約557公噸。雜糧產品的需求量很大,但國產雜糧自給率僅6%,面對國際糧食供應不穩定,雲林是農業大縣,必須扮演重要角色,縣府將進行通盤檢討,希望能鼓勵農民種植,減少對進口雜糧的依賴。此外,大豆、玉米、高粱等雜糧作物都是節水作物,農民若能多栽植,也可減緩地層下陷、這幾年縣府積極推廣大豆、高粱等節水作物,參訪後將做通盤檢討,協助媒合農民契作,讓加工廠有穩定的原料來源,同時維持農民收益,並減緩地層下陷,創造多贏局面。
雲縣石廟雜糧生產合作社位處雜糧產區,每年契作大豆面積達70公頃,所打造符合食品衛生安全標準的豆皮加工廠,專門生產具產銷履歷的豆製品,且已通過HACCP、ISO22000等國際雙認證。透過廠房內透明櫥窗觀看,加工廠環境潔淨,安全、衛生看的見,可以說是國內豆皮加工廠的標竿。
張麗善說,感謝石廟雜糧生產合作社沈泓志願意投入這麼多資金,打造一座現代化的豆製品加工廠,採取公開透明的製程方式,讓消費者對豆皮、豆包的品質更有信心。最重要的是,他願意跟農民契作,讓農民不用擔心後續的加工、行銷等問題,只要專心把作物品質顧好就好,縣府會扮演好媒合的角色,為合作社及農民創造互惠雙贏局面。
斗南鎮長沈暉勛表示,石廟雜糧生產合作社社員達31人,除以雲嘉為主要契作產區,也擴及桃園地區農民,上下皆循「集團式栽培管理」,包辦非基因改造大豆等雜糧生產、加工及銷售業務,產程安心,品質也有保證。
理事主席沈泓志說,加工廠房面積約1600多平方公尺,主要設置豆包及豆皮生產線,持續引進設備,推陳出新,配合市場需求推出更多樣化的豆製食品或飲品,加工廠產線每日大豆使用量約1.5公噸,產線滿載至多可達3.5公噸。未來將更積極與在地農友合作契作大豆,並建置乾燥冷藏儲存的設施(備),建立產製儲銷的一貫廠,為大豆雜糧品質把關,將最優質的大豆產品推廣給民眾、他出身農家,能體會農民的辛苦,這幾年政府大力推廣雜糧政策,農民種植雜糧可以領轉作金,但卻苦無好的契作對象及銷售單價,他認為,好的農家子弟不一定要生產,也可以做加工,替更多農民解決農作物通路問題,目前廠房正在申請「產銷履歷加工驗證」,未來可提供消費者完整又安全的溯源豆製加工產品,希望在張縣長帶領下,顛覆台灣消費者對傳統豆皮工廠的印象。
農業處長吳芳銘表示,雜糧作物是優質的節水作物,縣府積極推廣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計畫,配合種植轉(契)作、辦理友善耕作及輔導國產雜糧產銷機具與設備等計畫,持續推廣提高國產雜糧種植面積。近年受疫情影響,國際運費上漲、原物料成本增加,大豆、飼料玉米、小麥等已漲幅超過50%,國產雜糧競爭力上升,是國產高品質雜糧嶄露頭角的好機會,後續將持續輔導縣內農友與社場契作、合作及媒合後端通路,讓產製銷能夠連貫,逐步提高國產雜糧的自給率。
圖一:張麗善等人參訪石廟雜糧生產合作社,並品嚐加工廠生產的豆製品,盛讚國際雙認證廠房為全國標竿。
圖二:張麗善縣長體驗製作豆包。
圖三:新鮮的豆包煎過後,外酥內軟,很受消費者喜愛。(記者陳昌毅拍攝)
【更多新聞】